在钱程“原则上同意”接受林溪的播客采访后,两人便迅速进入了“AI特辑”的紧张筹备阶段。
林溪根据钱程的“风险管理需求”,和他一起仔细梳理了采访提纲,确保每一个问题都既能引导他分享真实感受,又不会触及到他不愿意公开的“敏感数据”。
而钱程,也拿出了他那套“科研攻关”的架势,开始认真准备起了自己的“发言稿”。
他并没有像林溪担心的那样,写出一篇充满了专业术语和逻辑推演的“学术论文”,而是……真的尝试着用一种更“平实”和“生活化”的语言,去回顾自己与极限运动结缘的经历,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和成长。
当然,他的“发言稿”里,依旧不可避免地夹杂着一些……嗯,听起来很“AI”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比如,他会把“克服恐惧”形容为“优化风险感知模型的阈值”,把“享受自由”描述为“体验多维度空间下的无约束运动状态”。
林溪看着他那份充满了“个人特色”的发言稿,哭笑不得,但也没有过多干涉。她知道,这才是最真实的钱程。如果强行让他说一些“不符合人设”的“心灵鸡汤”,反而会显得虚假和做作。
录制当天,林溪特意将自己的小公寓布置得温馨而舒适,希望能给钱程营造一个相对放松的“采访环境”。
钱程依旧是那副冷静理性的模样,但林溪能从他那略显僵硬的坐姿和时不时推眼镜的小动作中,看出他内心深处的一丝……紧张?
这让林溪感到有些意外,也有些……好笑。
她没想到,这个在万米高空进行翼装飞行都面不改色的AI大神,竟然会因为一次小小的播客采访而感到紧张。
“钱程学员,”林溪笑着递给他一杯温水,“放轻松,就当是我们平时聊天一样。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用刻意追求‘完美’。”
钱程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然后对着麦克风,开始了他的“公开演讲”。
一开始,他的声音还有些生硬和不自然,语速也比较慢,像是在背诵一篇精心准备的稿子。
他从自己第一次接触攀岩的经历讲起,谈到最初的恐惧和挑战,以及在克服困难后所获得的成就感。
他用他那特有的“AI逻辑”,分析了极限运动对提升专注力、决策能力、以及“系统抗压能力”的积极影响。
他还分享了一些他在翼装飞行过程中遇到的“惊险瞬间”和“奇妙体验”,比如,在云层中穿梭时那种“数据无法描述的失重感”,以及在山谷间滑翔时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感”。
林溪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引导着,时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帮助他更好地梳理思路,表达情感。
她发现,当钱程谈论起他所热爱的这些极限运动时,他那双透过镜片的眼睛里,会不自觉地闪烁出一种……平日里罕见的、近乎灼热的光芒。
他的声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加……流畅和富有感染力?
虽然他的语言依旧充满了各种“数据”、“模型”、“算法”之类的“AI词汇”,但林溪能从他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对这些运动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敬畏。
他没有刻意去煽情,也没有试图去营造什么“励志氛围”。他只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真实而坦诚地,分享着他与天空、与自然、与极限之间那些独特的故事和感悟。
在采访的最后,林溪问了他一个她一首很好奇的问题:“钱程,我知道你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凡事都讲究逻辑和数据。那你觉得,像极限运动这种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的活动,它最大的魅力,或者说,它最吸引你的地方,到底是什么呢?”
钱程闻言,沉默了片刻。
然后,他抬起头,看着林溪,眼神里闪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而深邃的光芒。
“林溪导师,”他缓缓开口,声音比平时低沉了一些,也……更具磁性了一些,“或许……正是因为它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应该是精确的,可控的,符合逻辑的。代码的运行,算法的优化,数据的分析……所有的一切,都遵循着既定的规则和程序。”
“但天空不一样,自然不一样,极限运动……也不一样。”
“它们充满了未知,充满了变数,充满了……各种‘非理性’的挑战和惊喜。”
“它们让我意识到,在这个宇宙中,还有很多东西,是无法用逻辑去解释,也无法用数据去量化的。”
“它们让我……敬畏生命,也更珍惜……每一个‘此时此刻’。”
他说到最后,嘴角勾起一个微不可察的、但却真实存在的弧度。
“而且,”他顿了顿,补充道,“在那些……嗯,‘肾上腺素飙升’的瞬间,我似乎……也能更清晰地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类’的存在感。”
林溪听着他这番发自肺腑的“真情告白”,心里百感交集。
她没想到,这个AI先生,竟然能对“热爱”和“生命”这两个看似“感性”的词汇,有着如此……深刻而独特的理解。
她突然觉得,自己似乎……又一次低估了他。
这个独特的AI先生,他的内心世界,远比她想象的要……丰富和……深邃得多。
而她,林溪,很荣幸能够成为那个……引导他将这份“深邃”展现给更多人的人。
(http://888zwz.com/book/ddhfhg-10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888z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