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抑郁症患者,点亮生命微光”线上宣传活动的策划工作,比林溪和钱程预想的要……复杂和繁琐得多。
他们不仅要构思活动的整体框架和核心理念,还要设计各种线上互动环节,撰写宣传文案,联系合作媒体,以及……嗯,解决各种突如其来的“技术BUG”和“逻辑冲突”(主要来源于钱程那颗时刻追求“最优解”的AI大脑)。
为了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策划案,两人几乎开启了“连轴转”的工作模式。
白天,他们各自忙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林溪要录制《频道溪》,处理听众来信;钱程则要继续他那“拯救城市交通”的AI项目。
到了晚上,他们便会不约而同地……嗯,以“邻里互助,共同探讨公益事业发展前景”为名,聚集在林溪那间温馨舒适的小公寓里,挑灯夜战,继续为那个充满了“爱与希望”的公益活动而奋斗。
林溪家的客厅,俨然成为了他们这个“临时项目组”的“作战指挥室”。
茶几上堆满了各种策划草案、数据分析报告(当然,大部分是钱程出品)、以及……嗯,林溪为了“犒劳”这位辛勤工作的“AI技术总监”而特意准备的各种零食和水果。
林溪负责把握活动的情感基调和人文关怀方向,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真正触动人心,传递温暖。
钱程则负责将林溪那些天马行空的“感性创意”,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技术方案”,并用他那强大的“AI执行力”,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精准到位,万无一失。
两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虽然偶尔还是会因为“逻辑”与“情感”的差异而产生一些小小的“火花”(比如,钱程会质疑林溪某个“过于煽情”的文案是否会“过度消耗用户的情感能量”,而林溪则会吐槽钱程设计的某个“用户互动流程”过于“反人类”),但总体来说,合作还是非常……嗯,高效和愉快的。
尤其是在那些万籁俱寂的深夜,当窗外的城市己经沉入梦乡,而他们依然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并肩作战时,一种……难以言喻的“革命友谊”,在两人之间悄然滋生,并迅速升温。
他们会一起对着电脑屏幕,为一个策划细节而反复推敲,争论不休。 他们会一起分享彼此的灵感和困惑,互相鼓励,互相启发。 他们甚至……还会在工作间隙,一起点个外卖,或者泡杯咖啡,聊一些……与工作无关的、轻松惬意的话题。
比如,林溪会和钱程分享一些她播客听众的有趣故事,或者吐槽一下娱乐圈的八卦新闻。
钱程则会……嗯,尝试用他那套独特的“AI逻辑”,来分析这些“非典型人类行为模式”,并给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科学解释”。
虽然他们的聊天内容依旧充满了“次元壁”,但林溪却发现,自己似乎……越来越喜欢和钱程待在一起了。
她喜欢看他认真工作的样子,喜欢听他用平静的语气阐述那些高深莫测的AI理论,喜欢他那双透过镜片、在思考时会微微眯起的眼睛,甚至……还喜欢他偶尔冒出来的那句“这不合逻辑”的口头禅。
她发现,这个AI先生,虽然有时候确实会让她抓狂,但更多的时候,他却能给她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心和……踏实感。
仿佛只要有他在身边,再棘手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再艰难的挑战,都能轻松应对。
而钱程,似乎也越来越……习惯了有林溪这样一个“感性”的伙伴在身边。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对所有“非理性”的情感表达都敬而远之。他开始尝试去理解林溪那些天马行空的创意,去感受她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温暖和善意。
他甚至……还会在林溪因为工作压力而感到疲惫时,主动为她倒一杯热茶,或者……笨拙地,用他那略显僵硬的手指,帮她揉捏一下酸痛的肩膀。
虽然他的动作依旧很“AI”,力道也掌握得不太好,但林溪却能从他那不经意的关怀中,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柔和……在意。
这些……在深夜加班中悄然滋生的“革命友谊”和“暧昧情愫”,像一粒粒微小的火种,在两人心中慢慢积聚,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然后……熊熊燃烧。
林溪知道,自己和钱程之间,那层原本就有些摇摇欲坠的“窗户纸”,似乎……真的快要被捅破了。
而这一次,她……似乎并不想再逃避了。
她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期待?
期待着,当那层窗户纸被彻底捅破之后,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令人心跳加速的“化学反应”呢?
(http://888zwz.com/book/ddhfhg-13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888z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