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唐棠那番“防火墙”理论点拨之后,林溪确实开始有意识地“警惕”自己对钱程的态度。
她努力将两人之间的互动,严格控制在“情感辅导项目”的框架之内,避免任何不必要的“私人情感”介入。
然而,有些事情,越是刻意回避,反而越容易在不经意间冒出来。
比如,林溪发现自己最近在刷朋友圈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去搜索一个根本不存在的ID——“@程”。
她当然知道钱程的微信名不叫这个,但这个标签己经深深地烙印在了她的脑海里。
有一次,她终于忍不住,在微信通讯录里,通过手机号码找到了钱程的微信。
他的微信头像,是一张……呃,纯黑色的图片,没有任何图案和文字。
他的微信昵称,就是他的本名——钱程。简洁明了,符合他一贯的“AI风格”。
林溪犹豫了很久,才鼓起勇气点开了他的朋友圈。
然后……她看到了一片比撒哈?沙漠还要荒芜的景象。
钱程的朋友圈,最新一条动态,发布于……三年前。内容是转发的一篇关于“量子计算最新突破”的学术论文链接,没有任何配文。
再往前翻,也大多是类似的学术会议信息、科技新闻转发,或者是一些……她完全看不懂的代码片段和算法公式。
整个朋友圈,找不到一张生活照,看不到一句个人感想,更别提什么美食、旅行、自拍之类的“凡人”内容了。
林溪看得叹为观止。
她严重怀疑,钱程的微信,可能只是用来接收工作通知和进行必要的技术交流的工具,完全不具备任何“社交娱乐”功能。
“这家伙……真的是活在二进制世界里的吗?”林溪忍不住小声嘀咕道。
她甚至开始好奇,像钱程这样的人,他的“朋友圈”里,到底会有哪些“好友”?会不会也都是一群和他一样,用代码和公式交流的“AI同类”?
就在林溪对着钱程那片“荒芜”的朋友圈发呆时,唐棠的微信消息又适时地弹了出来:“林大研究员,‘AI样本’观察得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林溪苦笑着回复:“新发现就是,他的朋友圈比我的脸还干净。”
唐棠发来一个“笑出猪叫”的表情包:“我就知道!这种‘史前生物’,怎么可能会有丰富多彩的社交生活?他的朋友圈,估计就是用来证明‘我还活着,并且还在为科学事业添砖加瓦’的吧?”
“差不多。”林溪无奈地承认。
“不过话说回来,”唐棠的语气又变得有些八卦,“你偷偷看人家朋友圈,是不是……有点别的意思啊?”
“才没有!”林溪立刻反驳,“我就是……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的‘辅导对象’,制定更个性化的‘辅导方案’!这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哦——原来是‘战略侦察’啊。”唐棠的语气里充满了不信任的调侃,“那请问林大军师,你从他那片‘学术荒漠’里,侦察到了什么有价值的情报啊?”
林溪想了想,说道:“至少我知道了,他除了编程和极限运动,好像……真的没什么别的爱好了。而且,他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和专注。”
这种专注,有时候甚至让她感到一丝……敬佩。
“行吧,算你过关。”唐棠说道,“不过我可提醒你,别‘侦察’着‘侦察’着,就把自己的心给‘赔’进去了。到时候,可别指望我能帮你从那个‘AI黑洞’里把心捞出来。”
“知道啦,知道啦,你真是越来越啰嗦了。”林溪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心里却莫名地有些……发虚。
她关掉钱程的朋友圈,却发现自己脑海中,依然盘旋着他那张戴着黑框眼镜、表情平静的脸。
她开始不自觉地想象,这样一个在社交媒体上“一片荒芜”的人,他的内心世界,又会是怎样的景象?
是像他的朋友圈一样,充满了冰冷的逻辑和数据?还是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也隐藏着一丝……渴望被理解的柔软?
林溪发现,自己对这个“AI邻居”的好奇心,似乎越来越重了。
而这种好奇心,就像一根无形的藤蔓,在不知不觉中,将她和那个看似遥不可及的“二进制世界”,悄悄地连接了起来。
她甚至开始期待,下一次的“情感辅导课”,钱程又会给她带来怎样“意想不到”的“学习成果”和“灵魂拷问”。
这种期待,让她感到有些……不安,但也夹杂着一丝……莫名的兴奋。
或许,正如唐棠所说,她的“防火墙”,正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http://888zwz.com/book/ddhfhg-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888z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