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初步稳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章 初步稳定

 

“你们,你们要做什么?”惊慌失措的县夫人对着突然闯进来的赵江问道。“那狗官的钱财都放在何处。”赵江问道。

县夫人一愣,往日她听到最多的是县令大人如何如何,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在她面前首呼狗官,甚至勒索财物,她往窗外看了一眼,见到了倒了一地的婢女和护院。她知道,今天这事没法善了。

“还不快说,耽误了大人的时间,你吃罪的起吗!”赵江瞥了一眼气势汹汹的师爷,没作声,县夫人心头虽怒,可形势比人强,她也只能带路去拿。

在县令的书房中,县夫人打开了一个暗格,里面是堆得整整齐齐,码得板板正正的黄金和白银,师爷咽了口唾沫,他只知道县令贪,万万没想到县令居然贪了这么多,其中黄金与白银数量大致相当,分别码在两边。

赵江也不客气,找了个包袱过来,手一扫,黄金白银通通进了他的口袋,随后他又摸出两个金锭塞给县夫人,“你恨我,早点说,我早点送你上路,无疼快速,不恨我,拿着这黄金,也够保你下半辈子衣食无忧,当然,我建议你先别急着跑,你配合我做一些事,我也不会对你怎么样。”说完,赵江又拿了锭白银给了旁边眼巴巴的师爷,随后带着金银回到了公堂。

在周都头说完那些话后,人群勉强可控了一些,至少没有人再想着偷跑了。而当赵江从门外出现时,手中还拿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包袱,所有人的心中都松了口气,同时升起了一种微妙的期待,真的会发银子吗。

赵江也没有让他们失望,将背着的包袱甩到身前,从里面摸出一锭五十两的银子来,拍到桌子上,“银子,人人都有份,而且,每个人不止是五十两银子,而是一百两!”赵江又从包袱中摸出一锭银子拍在桌上。

人群中发出一阵惊叹,随即所有人的目光都变得火热了起来,足足一百两啊,他们每月累死累活的才到手一贯钱,也就一两银子,现在这一百两,抵得上他们十年的俸禄,怎能不让人心动。

“但是。”赵江伸手盖住了那银子,让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丑话我先说在前头,既然拿了我的钱,就要好好的替我办事,如果我失败了,银子也给你们了,朝廷也不可能把你们全杀了,所以你们大概率会平安无事,白得一笔钱。不过,在我没有失败前,我不希望看到有人一面拿着我给的银子,一面和朝廷勾勾搭搭的,凡是有这种情况的,就不要怪我赵江心狠。”

“现在,想要银子的,可以上前来拿了。”赵江坐在公堂上,看着下面的人群。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终于有人带头向前走来,赵江点点头,“不错,你叫什么名字。”“大人,小人名钟盖。”“很好,这一百两是你的了,你是第一个走上来,再加五十两。”赵江轻描淡写的再度给了一锭五十两的银子。

钟盖欣喜若狂,抱着银子连连道谢,“多谢大人,多谢大人,大人有何命令,尽管吩咐小人。”“不错。”后面的人见此情形,眼珠子都红了,只恨第一个上去的不是自己。

有了钟盖开头,后面的人争抢着跑过来,赵江再度扔出一锭银子,“这五十两,你们西人分。”眼看几乎有想法的都来了,只有几人还站在后面犹犹豫豫,赵江又道,“最后五人,仅有五十两银子。”这话一出,后面犹豫的人一听,得,这还犹豫什么,再犹豫银子都没了,而且前面拿了银子的人看他们的眼神都开始不对劲了。

首到所有人都拿了银子,赵江才拍拍手,“很好,现在,周都头,钟盖,你们二人各领一队人,去维持城中的秩序,接管城门,防备豪强作乱。”二人一拱手,“是,大人。”

“剩下的人去将城中有名有姓的家主都请过来,就说是县令邀请一聚。”一项项的命令安排下去,原本还有些混乱的局面迅速又稳定了下来,师爷在一旁暗暗心惊,原本的县令连赵江一半的能力都没有,要不是背靠着司马家,县令的帽子早被人摘了。

同时师爷的心底也火热起来,这种手腕,这种能力,这种调度,说不定还真能有一番作为,到那时,他作为最早跟着赵江的人,怎么样都会比现在好上无数倍。

赵江此时还不知道师爷己经下定了决心跟着他,他又叫师爷将县中的各项文书一一拿来过目,赵江只是粗看了几遍眉头便皱了起来,事实上北宋时的正税并不高,也就是农民收获之后要交的税,分夏税和秋税,这一部分基本上是每亩田交一些,负担还不算重。

但随之而的是各种杂税和附加税,例如本来一亩田只需交一斗,又要收什么“鼠雀耗”又要交什么“头子钱”,还有身丁税,户税、和买、临时摊派等等各种税,除了百姓的口粮,光收税要收一多半去,余钱少得可怜,碰到个灾年那就等死吧。

赵江想了想,关于税收还是大有可为的,如果打出“均田减赋,清吏安民”的口号,将税收降一降,或许可以让大部分的百姓收心,不那么抵触他的统治,其次是城中的士绅豪强,这群人平日或许为非作歹,可赵江刚刚稳定下来,不好在这种时候动刀,倒是可以把和县令勾结的那几家给拆了,杀鸡儆猴。

赵江在心中一遍遍的揣摩着,说实话,这次起义实在是太过于仓促了,他也没怎么准备,很多东西都要看一步走一步,不过其实这样也好,毕竟如果赵江要挽天倾,那留给他的时间也不多了,此时的金国应该正在灭辽,北宋也在抽调兵力想要夺回燕云十六州,也正是在灭辽的过程中,出现了金兵追着辽兵杀,辽兵追着宋兵杀的奇特景象,从而暴露了宋朝的军事弱点,为后续的攻宋埋下了伏笔。


    (http://888zwz.com/book/dfjeca-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888zwz.com
三八中文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