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王爷微微颔首,耐心解释道:“季神医远道而来,恐尚不知我们这里的礼数,我们这里更注重男儿的才学、品德、能力。季神医方才对修儿的评价,听起来意在指修儿徒有其表,缺乏内在修养和才能。而季神医这般言语,也会被视作不够端庄、不合礼仪,有轻浮之嫌,与我们这里所倡导的稳重、内敛相悖。”
季无忧听了想笑,没想到她随口一句夸赞,在这个朝代的规矩里,竟成了这般含义。
这倒完美的契合了她对顾知修的真实评价,发自内心的评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她紧紧地握着拳头,努力克制着内心翻涌的情绪。深吸一口气后,她缓缓开口,声音略微有些颤抖:“多谢顾王爷的教诲,我定当铭记在心。”
她的目光落在地面上,似乎害怕自己会控制不住情绪而失态。
稍稍停顿了一下,她继续说道:“我确实没有调戏世子的意思。”
她定了定神,抬起头来,勉强挤出一个微笑,“那……我就先告辞了。”
然后,她转身离去,脚步显得有些匆忙,连随身的药箱都忘了带。
走出房门,她迅速地穿过走廊,来到一个僻静处。
站在那里,她缓缓地抬起头,望向那片湛蓝的天空,深深地叹了口气。
唉!穿越第一课,不能随便夸男人长的帅!
而现在,她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赶紧回到房间,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然后领取“重金”,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她快步回到房间,环顾西周,却突然发现自己似乎并没有什么东西需要收拾。
除了一件捡来的破衣服属于自己,其余的物料都是王府的。她无奈地再次叹了口气,坐到床边。
......
午饭后,日影斜移,庭院静谧。忽闻门外响起管家沉稳的声音:“季神医,王妃有请。”
她心中窃喜,“重金”在握了!
管家保持着惯有的恭敬,将她带到了王府正厅。
厅中,鎏金兽首香炉青烟袅袅,似在诉说着悠悠古韵。紫檀木八仙桌上,刚沏好的碧螺春雾气升腾,茶香与沉香交织在缠绕,在雕花木梁间萦绕,营造出一派雅致而庄重的氛围。
顾王妃笑意盈盈,眉眼间尽是亲和:“季神医,快请坐!”
言罢,她优雅地将一个木匣轻轻推至季无忧面前。
“季神医妙手仁心,对小儿伸出援手,擎王府不胜感激。这里是几亩田契,还有些许银两,聊表心意,还请季神医收下。”顾王妃朱唇轻启,语气温婉。
季无忧眸光闪动,心中念头百转。
不知道自己在这异世能停留多久,倘若真的无法回家,她便想去领略这时代的山河风光,寻一处心仪之地安度余生。
而这里对她而言,绝非久居之所,田契于她并无大用。
于是,她微微欠身,言辞谦逊:“敢问王妃,田契可否换成银票?”
顾王妃闻言,眸光一亮,唇角不自觉上扬,似是听到了意料之外却又正中下怀之事。
她缓缓转头,看向管家。
须臾,便有人双手恭敬递上一叠早己备好的银票。
顾王妃笑意更甚,将银票轻轻推至季无忧面前,温声道:“这是银票,季神医请收下。日后若还有需擎王府助力之事,尽管开口。”
季无忧神色淡然,素手轻抬,从容拿起银票,说了声:“多谢顾王妃,告辞!”,
说罢,便轻飘飘的离去,身影渐渐消在转角处。
顾王妃望着她消失的方向,眸光沉静。
片刻后,她缓缓抬起手臂,声音柔和却不失威严:“走,去王爷书房。”
身旁两个丫鬟立刻趋步向前,小心翼翼地扶住王妃胳膊。
在一众丫鬟的簇拥下,顾王妃款步而行,身姿优雅,不多时便到了顾王爷书房间。
“你们在外面候着,我独自进去。”她轻轻地吩咐道。
语罢,抬手轻轻推开书房的门。
书房内充斥着淡淡的龙脑香味,王妃倚在朱漆门框轻笑,鬓边点翠衔珠步摇扫过屏风,“王爷又在看这些竹简?昨儿新得了个琉璃盏,正适合配王爷最爱的茶。”
顾王爷闻声起身,眼中带着几分温和与疑惑:“王妃可是有事?”
按常理,今日晏儿的眼睛刚好,她理应陪晏儿身边才是。
顾王妃缓缓踏入书房,开口道:“是关于季神医的事,想告知王爷。我方才给了她田契和银两,她倒是个懂事儿的,没要田契,让兑了银票。”
说罢,她眉眼舒展,似是卸下了一桩心事。
王爷无奈的摇了摇头,眼神带着几分无奈与责备:“人家怎么说也治好了修儿的眼睛,你怎可如此试探?修儿眼睛重见光明,我本就打算在王府摆上一场宴席,待季神医参加完宴席再让她离去,也好彰显咱们王府的谢意。”
顾王妃缓步走到王爷身后,修长的手指在王爷宽厚的肩膀上轻轻按压,语气沉稳而笃定:“宴席自然是要摆的。修儿目盲之事,己然传扬。今己痊愈,王府理当让诸侯府重臣知晓,以免影响修儿日后的婚事。然而我王府毕竟地位尊崇,万一留个挟恩图报之人在身侧,终究多有不妥。此事王爷便交由我来处理罢,于银两方面,我并未亏待于她。况且,她当初亦是持重金悬医之帖而来,故而我王府只需要给足银两即可,实在没有必要将情意与之相混淆。”
顾王妃出身于簪缨世家,自深闺便浸染于诗书礼义,其家族累世簪缨的底蕴,化作她举手投足间的雍容气度。多年来执掌王府时,她将大家风范展露无遗,总能不失威严又令人心服口服,每逢王府有重大事宜,她总能迅速清理头绪,给出妥善的应对之策,连顾王爷都不禁赞叹。
在待人接物上,她知书达礼,无论面对朝廷命官还是寒微访客,尽显世家教养。
而当触及底线时,她又展现出强势的一面,绝不拖泥带水,这份果断,让王府上下既敬又畏。
这些年来,王府的人都知道顾王妃有两条绝不能碰触的底线。
在王府内眷之事上,顾王妃将妻妾数量化作制衡的筹码——仅设一个侧妃和一位妾室。如此,既能彰显王爷尊贵,维持王府的体面,又将后院诸事牢牢攥在掌心,把后院争宠掐灭在萌芽中,让王妃的地位如磐石般稳固。
至于侧妃和妾室至今膝下无子,个中原由,外人不得而知,却也为这后宅增添几分神秘的色彩。
这,便是顾王妃的底线之其一,而这底线恰似金丝笼上的雕花铁栅,既圈住了王府后院方寸天地,也彰显着王妃不容置喙的威严。
而她的第二条底线,则与王府子女息息相关。
王府三个女子皆为顾王妃所出。在她的悉心培养下,大世子和郡主均出类拔萃。小世子顾知修虽无所成,却是顾王妃的心尖肉,但凡顾知修身边存在一点隐患,顾王妃是绝不可能容忍的。
顾王爷也恰恰知道这一点,再加上他年轻时一心忙着打仗,家中事务都由王妃一人操持,他心有歉疚,所以在诸多事情上,他都由着王妃做主。
王爷轻轻叹了口气,带着十分的宠溺:“行,听王妃的,但切不可怠慢了人家。叶郎中治好了修儿的眼睛,就等于救了修儿的命,也等于救了咱们半个王府。”
“那是自然。”王妃言笑晏晏。
(http://888zwz.com/book/djb0bf-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888z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