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搅动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章 搅动风云

 

顾渊领兵出征的消息,只在唐安城的权力核心层悄然流传,像一层薄冰下的暗流,涌动着复杂的算计。

大皇子顾衍府邸内,他正临窗看着棋盘,指尖捏着一枚黑子迟迟未落。

谋士在旁低声道:“殿下,二皇子这一去,若真能在定平关立下战功,怕是会分走不少朝臣的关注。”

顾衍淡淡落下棋子,语气平静:“分走?那也得他有命回来。

五千轻骑对抗三十万齐军,不过是父皇放出去的试探。

成了,是楚国之幸;败了,也不过折损些兵力,于大局无损。”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冷意,“让人去跟兵部的老陈打个招呼,给二皇子的粮草按‘常规’调度即可,不必急着送。”

谋士会心一笑:“殿下高明。”三皇子顾昀虽被禁足府中,却也从心腹口中得知了消息。

他将手中的茶盏狠狠砸在地上,怒声道:“凭什么?他刚回京就能领兵?父皇这是明摆着偏心!”

心腹忙劝:“殿下息怒,二皇子此去凶险,齐军前营防备森严,他那点人未必能成事。

段家己让人跟着去了,若他敢有异心,或是真立了功……”顾昀眼中闪过阴狠:“最好让他死在定平关!省得回来碍眼!”

朝堂之上,官员们的议论藏在拱手行礼的间隙,压低了声音交换着看法。

主和派的户部侍郎与同僚擦肩而过时,用袍袖掩着嘴低语:“二皇子还是太急了,未经战事便敢领兵,怕是要栽跟头。”

兵部尚书却在军帐中对副将道:“这小子有胆量。

齐军的补给线本就是软肋,绕后袭扰是妙招。只是五千人太少,你悄悄备两千精兵,对外只说是‘增援安国公’,若他那边吃紧,便从侧后方接应——总归是为了楚国,不能让他真折在里头。”

几位退休的老臣聚在吏部尚书府中,围着炭炉品茶,谈及此事时,神色各有不同。“楚帝这是要历练他啊。”

白发老臣捻着胡须,“给了兵,却不多;给了权,却有限,成则有功,败亦可控。”“只是定平关凶险,那苏衍诡计多端,二皇子怕是要吃些苦头。”

另一位老臣叹了口气,“但愿他能撑住。”段家府邸内,段老爷子正对着地图沉思。其子段承宇道:“父亲,需不需让边境的人‘关照’二皇子一二?”

段老爷子抬眼,冷冷道:“不必。三皇子那边急着动手,咱们且看着。他若成了,咱们卖个人情;他若败了,正好让三皇子欠咱们一份情。

这时候插手,反倒引火烧身。”唐安城的风,比往日更沉了些。

高层圈子里的每一个人都清楚,定平关的烽火不仅烧在边境,更烧在这皇城根下——那五千轻骑的胜负,将首接搅动朝堂的势力天平。

所有人都在等,等一个能左右未来格局的消息。

顾渊领兵出发的第二天,二皇子府里就显得空落落的。

枣儿揣着那枚玉佩在院子里转了好几圈,一会儿扒着门望远处的官道,一会儿又蹲在廊下数蚂蚁,最后索性黏上了林伯。

“林伯林伯,你说殿下他们这会儿到哪儿了?”她凑到正在核对账目的林伯身边,手里的帕子拧得皱巴巴的,“路上会不会遇着大雨啊?我昨晚听着风声怪大的。”

林伯头也没抬,在账本上划了个勾:“轻骑赶路快,这会儿该过了青石镇了。

出发前看了黄历,这几日都是晴天,放心吧。”“那三保会不会忘了给殿下带伤药啊?”

枣儿又追问,眼睛瞪得圆圆的,“他那人闷葫芦似的,最容易忘事。”

林伯笔尖一顿,无奈地抬眼:“三保跟着殿下多年,细心着呢;

再者,五千轻骑护着,能出什么事?”

“可我就是担心嘛。”

枣儿扁着嘴,往林伯身边又凑了凑,“林伯,你说殿下到了定平关,会不会吃不惯那边的饭?

他最爱吃你让厨房做的酱鸭舌了,那边肯定没有……”

她絮絮叨叨地说着,从顾渊小时候偷藏兵书,说到前几日顾渊夸她糯米糍做得好,连三保脸红的样子、雪瑶练剑时的飒爽,都翻来覆去说了好几遍。

林伯手里的账本摊了半天,也没再添一个字,只能时不时“嗯”一声应着。

日头偏西时,枣儿还拉着林伯在石榴树下坐着,手里剥着莲子,嘴里念叨:“等殿下回来,我一定多做几笼桂花糕,让他吃个够。还要让厨房炖乌鸡汤,给三保补补,他总不爱说话,得多补补……”

林伯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里满是憧憬,又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心里叹了口气。这丫头平时看着大大咧咧,心思却细得很,只是把担心都藏在了这些碎碎念里。

他放下账本,从怀里摸出块糖递给枣儿:“吃块糖。殿下他们是去做事,不是去玩,很快就回来了。

你要是实在闲得慌,就去库房盘点新到的绸缎,前儿刚从江南运来的,据说花色新奇得很,还可以去找雪瑶学学武功,”

枣儿接过糖,剥了纸塞进嘴里,甜味在舌尖化开,心里却还是空落落的。

她小声嘟囔:“盘点绸缎哪有聊殿下有意思……”林伯摇摇头,没再说话,只是陪着她坐在树下。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府里静得能听见风吹树叶的声音。

他知道,这漫长的等待才刚刚开始,往后的日子,这丫头怕是要天天缠着他念叨了。御书房内,楚帝放下手中的奏折,揉了揉眉心。

窗外的天色己暗,烛火在黄铜烛台上明明灭灭,映得他鬓边的白发格外清晰。“刘应。”他淡淡开口。侍立在旁的刘应连忙上前一步,躬身道:“奴才在。”

楚帝端起冷掉的茶盏,却没喝,只看着袅袅升起的热气:“顾渊出发时,府里可有什么动静?”“回陛下,”刘应细细回想,“二皇子府里倒还算安稳。

林伯在清点府中事务,那位叫枣儿的姑娘……似乎舍不得,站在门口瞅了许久。”他顿了顿,又道,“三保跟着去了,瞧着精气神不错。”

楚帝“嗯”了一声,指尖在茶盏沿上轻轻:“你说,这孩子能成吗?”这话问得轻,却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试探。

刘应伺候帝王多年,从不多言,只拣实在的说:“二皇子殿下回京这些日子,办使团的事稳妥,应对朝臣也得体,可见是有章法的。

再者,他带的五千轻骑都是京郊精选的兵卒,熟悉地形,又有三保从旁协助,想来……不会出大错。”

楚帝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似是满意这个回答,又似是另有思量:“他外祖父当年第一次领兵,比他还小两岁,也是带着几千人,硬生生把蛮族赶回了草原。”

刘应垂着眼,不敢接话。皇室的旧事,最是敏感,尤其是那位战功赫赫却早逝的国丈,更是楚帝心中的一根刺。

“只是……”楚帝话锋一转,语气沉了些,“京里不太平。顾衍和顾昀,没少在背后使绊子吧?”

刘应低声道:“大皇子那边让人慢了粮草调度,三皇子……段家的人确实往定平关方向去了,不过目前只是远远跟着,没敢靠近。”

“哼,”楚帝冷哼一声,“一个个的,眼里只有私怨,没有家国。”他抬眼看向刘应,“传朕的口谕,让兵部加快粮草转运,延误者,军法处置。

另外,让暗卫盯紧段家的人,敢动顾渊一根头发,不必请示,就地拿下。”

“奴才遵旨。”刘应躬身应下,心里却暗暗咋舌——陛下嘴上说着历练,暗地里却护得紧,看来这位二皇子,在陛下心中的分量,比谁都重。

楚帝挥挥手,让他退下。

书房内重归寂静,他走到窗前,望着天边的残月,喃喃自语:“渊儿,别让父皇失望啊……”夜风穿过宫墙,带着几分寒意。这帝王心术,从来都是一边放手历练,一边暗中护航。

只是远在途中的顾渊,未必知道这份深藏的关切。


    (http://888zwz.com/book/faccbh-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888zwz.com
三八中文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