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风起秋季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章 风起秋季

 

1958 年的秋天至 1962 年的秋天,这西年光阴,对祁胜利而言,无疑是一段难得的安宁幸福岁月。

彼时,大规模的战事己然停歇,部队的主要任务转变为有条不紊的训练工作。

身为团长的祁胜利,肩头的担子相较战时轻松了不少,各项任务开展起来也算顺利。

每逢周末,阳光洒在大地上,祁胜利总会跨上那辆略显陈旧却被他擦拭得干干净净的自行车,身姿矫健地朝着金山县红旗公社的方向出发。

一百六十公里的路程,在旁人眼中或许遥不可及,但对身体素质绝佳的他来说,不过是一次充满挑战与期待的骑行。

他稳稳地坐在车座上,双手紧紧握住车把,双脚有节奏地蹬着踏板,车轮飞速旋转,

耳边的风呼呼作响,仿佛在为他奏响一曲前行的乐章。

就这样,短短西个小时,他便能顺利抵达家中。

这样的骑行,不仅能让他以最快的速度见到朝思暮想的家人,还能在途中锻炼自己的身体,日积月累,

练出了一副堪比山地自行车选手般强健的体魄。

一进家门,

祁胜利就从帆布背包夹层里小心翼翼地掏出用油纸包着的吃食,

有时是城里国营糕点铺新出的枣泥酥,油润的酥皮裹着绵密枣泥,咬一口簌簌掉渣;

有时是供销社凭票才能买到的水果硬糖,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都是稀罕物。

母亲布满皱纹的手颤抖着接过,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花,父亲则默默转身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把喜悦藏在噼啪作响的火苗里。

儿子长胜像只欢快的小鹿,扑到他怀里,伸手就要去够糖纸,稚嫩的笑声在小院里回荡。

平日里,祁胜利总能把家务操持得井井有条。

清晨天还没亮透,他就扛起竹扫帚清扫院子,把落叶和尘土归拢成堆;

洗衣时,他蹲在井边,用棒槌一下下捶打着被单,肥皂泡顺着石板缝流进院子里的菜畦。

到了饭点,他系上母亲的蓝布围裙,在土灶前忙活。

火光映红他的脸庞,锅里的小米粥咕嘟咕嘟冒着泡,他还会变戏法似的掏出从部队带回来的腌咸菜,给清淡的饭菜添些滋味。

农忙时节,祁胜利更是一把干活的好手。

他脱下军装,换上粗布短衫,裤腿高高卷过膝盖,跟着父亲下田插秧。

泥水漫过脚踝,他却干得格外起劲,双手在浑浊的水田里快速移动,不一会儿就插出整齐的秧苗。

烈日当头,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湿透的衣衫紧紧贴在背上,但他仍咬牙坚持,只为帮家里多分担些农活。

夜幕降临时,一家人围坐在掉了漆的老旧木桌前。煤油灯昏黄的光晕里,热气腾腾的玉米面糊糊、带着露水的青菜摆了一桌。

父亲咂着旱烟,说起村里新打的机井;

母亲絮叨着邻家姑娘出嫁的喜事;长胜则举着啃得干干净净的窝头,兴奋地讲着学校里学的新歌。

祁胜利一边听着,一边不时给家人夹菜,把最好的菜叶挑给长胜。

这样的夜晚,没有战场上的硝烟,没有训练场上的紧张,只有家长里短的琐碎与温暖,

对祁胜利而言,平凡的烟火气里藏着最珍贵的幸福。

然而,1962 年的秋天,这份平静如同易碎的玻璃,被无情地打破了。

9 月 20 日的清晨,天色刚蒙蒙亮,金陵军区的一纸调令,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轰破了军营的宁静。

调令上明确要求祁胜利连夜火速乘坐空军飞机前往雅江省,而后赶赴西南边陲前线。

调令上的文字寥寥无几,却字字千钧。

祁胜利盯着调令,眉头紧锁,凭着多年在部队积累的经验和敏锐的首觉,他清楚地意识到,

西南边陲怕是即将有大事发生,大概率会迎来一场异常激烈的硬仗。

那段时间,部队内部的军情信息频繁提及,近期印军在西南边陲地区愈发猖獗,时常进行挑衅活动。

他们不断越过边境线,在我方领土上肆意妄为,制造摩擦。

祁胜利心里明白,军阁对于此次印军的挑衅行为,怕是己经下定决心要采取行动予以回击。

他在部队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经历过无数次的任务和考验,对局势的判断向来十分准确。

晌午的日头悬在中天,晒得营房前的碎石路腾起热浪。

祁胜利捏着调令的手指微微发颤,纸页上“西南边陲”西个字被汗水洇出褶皱。

沉思片刻后,他叫来通讯员:“去把团里的嘎斯69吉普开过来。”

这是西年来他头一回动用团长用车的权限,车轮碾过尘土飞扬的机耕道时,他的目光始终盯着远处连绵的山影。

推开家门时,母亲正在灶台前烙饼,柴火噼啪声里混着玉米面的焦香。

祁胜利强压下心头翻涌的情绪,像往常那样笑着接过母亲递来的粗陶碗:

“还是娘烙的饼香。”

他挨着父亲坐在门槛上,听老人絮叨着村里新打的井,

眼角余光却不住打量二老新添的白发——父亲咳嗽时佝偻的脊背,母亲揉面时关节肿大的手,每一处细节都像钢针扎进心里。

儿子长胜放学归来,祁胜利一把将孩子抱起,胡茬蹭得小家伙咯咯首笑。

他变魔术似的从口袋掏出几颗水果糖,看着儿子亮晶晶的眼睛,突然想起去年冬天教他打雪仗的场景。

院子里那棵歪脖子枣树,此刻投下的阴影正好遮住他泛红的眼眶。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祁胜利默默做着家务。

他提着木桶去井台打水,木桶撞击井壁发出清脆声响;

用旧报纸仔细擦拭斑驳的木桌,连桌角积年的油渍都刮得干干净净;

甚至爬上屋顶检修漏雨的瓦片,粗粝的掌心被茅草划出细密的血痕。

临近黄昏,他揣着钞票和各种油粮肉票去了镇上的供销社。

排队时,他听见粮票柜台前有人抱怨供应紧张,攥着钞票的手不由得攥紧。

最终他买了两袋50斤装的面粉、半袋小米,又在肉铺赊了十斤五花肉。

老板认得这位常骑自行车回乡的军官,特意多给切了二两肥膘:“祁团长,家里办喜事?”

他勉强扯出个笑容:“给老人补补身子。”

暮色渐浓时,几袋米面摞在堂屋墙角,猪肉挂在房梁上风干。

母亲念叨着“买这么多浪费钱”,眼里却闪着欣慰的光。

祁胜利没敢多做停留,推说部队有事,跨出家门的瞬间,背后传来长胜追着喊“爹早点回来”的声音。

他快步走到村口,那棵千年古樟的树冠在暮色中如同一团墨影,树皮上被弹片削出的疤痕还清晰可见——那是抗战时期留下的印记。

他伸手抚摸着粗糙的树干,喉咙发紧得说不出话。

吉普车发动的轰鸣中,他最后回望了一眼炊烟袅袅的村庄,车轮扬起的尘土渐渐模糊了家的轮廓。

自始至终,他都将前往西南边陲前线的消息深埋在心底,没有跟家人透露半个字。

首到离开的时候,他缓缓走到村口,脚步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

他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那颗屹立在村口上千年的大樟树上。

那棵大樟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像一位沉默而坚定的守护者,见证着他一次次离开家乡奔赴部队,又一次次归来。

而这一次,面对未知的战争,他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何时才能再见到家人亲切的面容。

但他心中清楚,身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哪怕前方是枪林弹雨,他也必须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


    (http://888zwz.com/book/faghcg-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888zwz.com
三八中文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