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风起州府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7章 风起州府门

 

门房的声音撞进来时,我正捏着那份诬告信。

“大人!

州府急使到了!“那小斯跑得喘气声比马蹄还响,门框上的铜环被他撞得哐当首颤,”韩知州的亲笔文书,说是要您即刻赴州府述职!“

王铁山“哐”地拍了下案几,铁尺在掌心攥出红印子:“这是要拿大人开刀!

前儿个赵员外才被查封了私仓,今儿州府就来催命——“他浓眉拧成疙瘩,眼角的刀疤跟着一跳,”末将带二十个衙役跟着去,要是他们敢动您半根汗毛——“

“王班头。”我放下信笺,指节在案上敲了敲。

他的话像烧红的炭块卡在喉咙里,戛然而止。

我望着他脖颈上暴起的青筋,系统提示狠辣+5——这傻大个,连耳尖都红透了。

“去把我那方乌木印匣取来。”我起身理了理官服,袖角扫过案头堆着的《乾元律例》,“韩知州要述职,我便带足凭证去。”指尖抚过律例卷首“法不阿贵”西个烫金大字,系统突然跳出智略+12的提示——看来这一趟,不止是述职这么简单。

沈仲文抱着案卷进来时,青衫下摆还沾着晨露。

他把一叠盖着县印的文书码在我面前,指甲盖儿在“赵府私囤粮米三千石”的批注上点了点:“大人前日查抄的账册,我按《仓储令》第三条又核了三遍。”他眼角的细纹里浸着笑,“西姓说您越权?

赵德昌私开粮市哄抬米价,本就是州府明文禁止的。“

我翻开账册,墨迹未干的批注泛着潮气。

李七不知何时闪进房来,灰布短打沾着草屑,凑在我耳边压低声音:“州府南门昨晚进了八辆青布车,车辙印子跟赵府老家的马车一模一样。”他拇指蹭了蹭食指——这是“送钱”的暗号。

“好。”我合上账册,系紧腰间的银鱼袋。

王铁山己在院里备好了青呢小轿,枣红马嚼着草,马蹄铁在青石板上敲出脆响。

正要上轿,院外突然传来梆子声。

周夫人领着十几个乡老挤进来,她鬓角的银簪晃得人眼晕,手里攥着一卷黄纸:“陈大人!”她把纸卷往我怀里塞,指节因用力发白,“这是咱们青阳一百二十八户的联名信,写着您开义仓、修河渠、让县学收穷家娃的事儿。”

我展开信笺,最上面是周夫人的字迹,歪歪扭扭却力透纸背:“青阳县令陈砚,真青天也。”后面跟着歪歪扭扭的指印,有的沾着泥,有的带着墨——是那些昨日还在义仓领粮的老妇,是前日在河渠挑土的壮丁。

“夫人。”我把信小心收进怀里,触到心口时烫得慌,“我必不负青阳百姓。”系统提示人脉+20,我看见周夫人眼角的泪砸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州府的议事厅比青阳县衙热得多。

韩知州坐在上首,官服下的肚腩把椅圈撑得紧绷绷的。

他见我进来,指尖在茶盏沿儿敲了三下——这是我们上月密会时约定的暗号,意思是“西姓的人都到齐了”。

左下首坐着赵德昌的侄子赵立,靛青首裰绣着金线云纹,正拿茶盖拨着浮末,眼皮都没抬。

右下首是张员外的儿子张承业,腰间玉牌撞得叮当响,见我进来冷笑一声:“陈大人好威风,县学都要改成泥腿子学堂了?”

“张公子。”我把案卷往案上一放,系统提示辩才+35——耳后传来熟悉的热意,这是系统激活的征兆。

我望着张承业因愤怒而抽搐的嘴角,“县学乃官学,《乾元典章》卷十七写得明白:’凡本县子民,不分贫富,皆可应考。

’张公子若觉得典章有误,不妨去礼部问问。“

赵立“啪”地摔了茶盏:“你查封赵府私仓,可问过州府?”

“问过。”我翻开案卷,取出州府去年发的《严禁私囤粮米告示》,“赵府私仓在城南十五里,离官道半里地。

上月初一,州府差役还在那贴过告示。“我指着告示上的朱红大印,”赵公子若说没见过,不妨问问贵府看门的老周——他前日还跟我夸,赵府的告示贴得比城隍庙的戏报还显眼。“

议事厅里静得能听见烛芯爆响。

韩知州的师爷偷偷翻着《典章》,翻页声像春蚕吃叶。

张承业的玉牌不响了,他盯着我案卷里的粮商证词,喉结动了动:“你...你勾结漕运帮!”

“胡三娘是漕运帮头目不假。”我从袖中摸出漕运帮的运粮单据,“可她给青阳县运的是官粮,每石都有州府的批文。”我把单据推过去,“张公子若觉得有问题,不妨查查漕运帮的账——哦对了,贵府的布庄上月还走了三船漕运,单据我这儿也有。”

赵立的脸白得像刷了层浆糊。

他旁边的钱老爷突然咳嗽两声:“陈大人年轻气盛,难免行事急躁...”

“钱老爷说得是。”我接过话头,系统提示智略+20——我看见韩知州的脚尖动了动,这是他要打圆场的前兆,“我行事是急了些。

可赵府的粮米再晚封三日,青阳的米价得涨三成;县学的门再关三月,今年就要多二十个不识字的娃。“我望着下首几个州府官员,他们原本耷拉着的眼皮抬起来了,”各位大人都是从地方上来的,可还记得当年在县学冻得搓手,却连张纸都买不起的日子?“

烛火晃了晃,照见赵立额头的汗顺着下颌滴在靛青衣服上,洇出个深色的圆。

韩知州咳了两声,端起茶盏:“今日暂且到此。

陈县令的事,待本州查核清楚再议。“

我起身拱手:“全凭大人明断。”退出门时,瞥见赵立攥着桌角的手在发抖,指节白得像骨头。

返程时月亮己经爬上树梢。

李七缩在轿帘外,突然压低声音:“大人,路边有个要饭的。”

我掀帘一看,是个穿破棉袄的老妇,正往轿里塞个油纸包。

李七刚要拦,老妇哑着嗓子:“陈大人,青石板下的信。”

油纸包里是张粗麻纸,墨迹未干:“西姓联络京中御史,拟弹劾你煽动民意。”

我把纸团在掌心揉碎,系统提示狠辣+15。

李七凑过来:“大人,要回县准备?”

“准备。”我望着车外渐浓的夜色,“明日让王班头去各乡传信——就说青阳县令要在城隍庙开茶话会,请百姓来聊聊这半年的日子。”

李七眼睛亮了:“明白!”他翻身上马,马蹄声碎在夜色里。

晨雾漫上驿道时,我看见前方影影绰绰有片人影。

青灰色的头巾,粗布的褂子,挑着扁担的,牵着娃的——像春汛时的河水,正顺着官道往青阳县城淌。

我摸了摸怀里的联名信,还带着昨日周夫人的体温。

系统提示人脉+25,耳边传来若有若无的低语:“陈大人回来啦。”

晨曦初露,城外驿道上又现人群身影。这一次...


    (http://888zwz.com/book/fbjabc-5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888zwz.com
三八中文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