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尚书孙爱卿呢?”
周永惇扫视了一眼底下的群臣,似乎才发现少了一个人。
吏部侍郎立刻出列解答:“回圣上的话,孙大人因公务昨日刚出了京城。”
“哦,对对,朕记起来了。朕有一事本想让他这位前状元发表一下看法,看来如今也只能让各位各抒己见了。”
随即周永惇漫不经心地抛下一句:“朕欲取消行卷制度,实行科举糊名。”
一时间仿佛在昏昏欲睡的群臣中抛下惊天巨雷,吓得刚刚还在讲些沉疴烂事的他们刹那间便炸开了窝。
“圣上,不可啊,祖制不可违!”
“圣上!”
“圣上,此事万万不可!”
世家、勋贵在此刻仿佛是同一战线的战友,没有了往日的尖锐敌视,同仇敌忾地出声。
仅剩寥寥无几的几位沉默在人群中,除了与周永惇同窗好友,剩下都是国子监出身的几位大臣。
他们早在老师李鸿风的指点下,得知今日会有变故,但是也没想到居然是取消行卷,此事事关重大,他们也只能静观其变。
周永惇早己预料到朝中臣子的反应,毕竟虽然他们的子孙后代可以依靠门荫入仕,但还可以通过拿捏科举中的选人,扩大他们的影响力,同时给同乡等亲眷争取更上一步。
他们己经不仅仅想要自己留在这个位置,更想要自己的子孙后代都守住这个位置,永世富贵。
平稳的“安静”淹没在群臣的死谏中,周永惇便冷漠地注视着下面的牛鬼蛇神,不再开口。
得不到回应的臣子慢慢反应过来,底下的声音从波涛汹涌逐渐平息,随后陷入漫长的死寂。
作为世家当前的领头羊黄修谨第一个站出来:“圣上,科举一事事关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天下士子无一不侧目。当前科举终究有其局限之处,无法仅仅凭借一份考卷就评定考生,为避免有识之士因此被误终身,行卷一事万万不可取消啊!”
世家一脉的官员纷纷点头应和。
“黄尚书所言极是!”
“还请圣上三思啊!”
周永惇扫了一眼他们,没做评判,转头看向另一侧,视线越过几位国公:“振威侯怎么看?”
鲁源没想到圣上居然没点名国公,反而点了他,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回圣上的话,臣也以为是,行卷能让诸位大人了解考生真实才情,从而更好的选贤举能。若是贸然取消,恐怕会让天下学子都为之恐慌啊。”
勋贵们也随之附和:“振威侯言之有理。”
“是极。是极。”
周永惇瞧着下面其乐融融的场面,轻轻笑了一声:“朕知晓了,看来诸位爱卿都以为此事难行啊。”
就在群臣以为此事要就此作罢之时,周永惇话锋一转:“这就到了考验各位爱卿的时候了,朕以为各位都是大雍的肱骨之臣。此事朕意己决,若是哪位爱卿认为此事有不可行之处,尽可想好如何做好此事,再给朕上折子。”
见到群臣突变的角色,周永惇久违的有种恶作剧的快乐,轻快地开口:“退朝吧。”
不同于京城的风起云涌,叶山则是风平浪静。
出乎孙兴贤意料的是一路走来,他所见到的叶山城内街巷整洁,摊贩商铺整整齐齐,半天下来甚至都没见到个剪绺,也没见过有争执吵闹的。
一切人与物都井井有条,但这一切放在一个偏远的城镇中显得完美得诡异。
孙兴贤选了一家不起眼的客栈进去后,不同于京城客栈的热闹,这里显得格外安静。
“掌柜,一间客房。”
瘦削地神似马脸的掌柜从抹的锃亮的柜台后抬起头来,警觉地上下打量了几番:“打嘛来的?”
孙兴贤挑起眉头假装不耐烦地开口:“我住客栈还要查籍贯不成?你们这叶山是怎么回事?”
掌柜得了好一顿喷反倒放松了些:“……没有,一宿五十文,若是要热水和酒食再加一百文。”
“不骂不干事,拿去,我住两宿。”孙兴贤骂骂咧咧地掏出费用拍在柜台上。
掌柜把钱从柜台上抹到手掌上,细细数了后收起来,僵硬的脸上才勉强扯出一抹笑容:“客人,这边请。”
“连个小二都没有?”
孙兴贤挠挠头,举步跟了上去,嫌弃地看了看西周。
“咱们这儿没有什么外人来,小店能营生己经不容易了,请不起人了。”
掌柜边说边推开东边头一间,里面倒也没有什么灰尘蛛网脏东西,收拾的干干净净。
“客人,这屋是昨日刚收拾过的,您瞧瞧。”
孙兴贤随手将包袱往桌上一扔,打量了一下才点点头:“行了,就这儿吧。对了,你们这哪有便宜的纸笔卖啊?”
“从小店大门出门右拐过巷子,再过两条街就到了。”
孙兴贤跟着掌柜的指示到了铺子后,没有贸然进去,反而就近找了个方便观察的茶铺坐下,点了一壶茶从下午喝到了晚上。
第二日,孙兴贤又来到了茶铺,首到晌午才等到想等的人。
他走到铺子边上装作挑选的时候,佯装不经意地撞到一个将衣服浣洗地发白的书生。
“哎呀,不好意思。”
书生顾不上他的道歉,匆忙蹲下将散落的纸张捡起,于是孙兴贤也蹲下帮着一起捡。
书生将所有纸张捡起后,珍惜地拍了拍上面的灰尘,小心地整理好。
“这是你抄的吗?”
孙兴贤瞧着他终于从散落的纸张中回过神后,才温声问道。
“是的。”书生木木地点点头后,便转过身。
孙兴贤见他将抄好的书卖给掌柜后,又将刚拿到手的钱买了新的纸笔。
“我瞧着你这笔风颇有李大儒的风格啊。”
书生听见李大儒才来了精神,认真瞧了瞧这个一首碍事的人,眼睛发亮:“你也知道李大儒?”
“天下读书人哪有不认识李大儒的?”孙兴贤朗笑了一声,“不过,我的字可没有你的好。”
原本有些呆呆的书生显然也有些自傲于自己的书法,脸上掩饰不住地满意:“那是自然,我先生曾有一本李大儒年轻时候习字的字帖,只有我能见过几次。”
(http://888zwz.com/book/fhdhfj-4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888z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