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和高粱米焖出来的二米饭很香,还有营养,齐正彦家一天吃两顿。
炖鱼、腌鱼,也很好吃。
齐正彦家偶尔还会吃上一顿萝卜烧肉。
齐正彦每次去捡鸟蛋的时候,齐正彦他们家还可以吃到一大碗蒸鸟蛋。
备战秋收、抓秋膘的十几天时间里,齐承泽和李慧芸,还有他们孩子们都长了不少肉。
齐正麟长得不太明显,因为齐正麟每天都会伙同齐正山、齐正安,跟随齐正恩以及齐家其他旁支的哥兄弟们去钻树林子。
齐正麟每天回来的时候,身上的小背筐里面,都会有点收获。
有的时候是半筐榛子,有的时候是半小筐板栗,还有的时候是一些小蘑菇头儿。
齐正麟每天都美滋滋,他能为家里做贡献了。
儿女多的家庭,孩子们都愿意为家庭做贡献,希望父母能看到自己的努力。
连六岁的齐若兰,都是每天在努力。
齐正彦抓回来的野鸡,秃噜完了吃肉了,剩下的羽毛就被齐若兰制作成三个鸡毛掸子。
不知道是不是想让她娘拿鸡毛掸子打她。
齐正彦不参与他们的事情,保持着三到西天去捡一回鸟蛋的频率。
在齐正彦捡了三次鸟蛋之后,万众期盼的秋收时间到了。
齐家村家家户户,秣马厉兵、摩拳擦掌,镰刀磨的铮亮,大战一触即发!
抢秋抢收,不抢就丢。
清晨天色微明,齐家村的男女老少就全体出动了。
齐承泽和李慧芸、齐正彦,拉着一辆板车,板车上面装着镰刀和三股叉,向自己家的田地前进。
齐正麟领着齐若兰和齐正礼,拎着小土篮子,在后面跟随,他们的任务是捡拾掉在地上的豆荚和豆粒。
到了地头儿,就看见齐承业和齐承嗣、齐承孝,他们三家人在那里排兵布阵。
你守着这两根垄,她守着那两根垄,我把着这三根垄。
“开始行动!”
号令一下,全体成员挥舞着镰刀,冲向黄豆地。
齐正彦家,齐承泽力气大,农活儿娴熟,他把着三根垄。
李慧芸和齐正彦力气小这些,只能一个人把着两根垄。
左手薅住一把豆杆儿的上部分,右手挥舞着镰刀收割豆杆儿的底部。
“欻、欻、欻”,挥汗如雨。
就是一个“欻、欻!”
割倒的豆杆儿打好捆,用三股托天叉叉到板车上面拉回家。
家里的院子己经收拾利索,成捆的豆杆儿卸下来,堆在院子里面晾晒。
齐正彦家的三亩六分大豆,齐正彦和他爹娘用了两天时间,给拉回了家。
拉回家的豆杆儿,晾晒的差不多了。
分成几部分,扒拉来,平铺在地上。
齐承泽用连枷“啪、啪”的打,李慧芸带着齐正彦他们几个孩子,上去用脚“咣、咣”的踩。
又经过了两天的时间,豆杆儿上面的豆荚被打的、踩的差不多了。
大家全体上手,把豆杆儿再捋一遍。
摘净了豆荚的豆杆儿打成捆,堆放到一起,码成垛,留着当柴火烧火。
院子里面的地面上,铺满了掺杂着碎豆荚的豆粒。
进行下一个步骤,扬场。
齐承泽和齐正彦拿着平底铣,把地上的豆子铲起来,迎着风,“唰!”一扬。
让风,把杂质吹走。
一番操作猛如虎,完事儿一看二百五。
齐正彦家的三亩六分地,产量还没达到六百斤,只有五百七十八斤。
黄豆在场院上晒两天,装到麻袋里面。
当、当、当!
收购粮食的粮商到达齐家村。
粮行的伙计们拎着小铜锣,在村子里面边走、边敲。
“收购粮食了啊!麦子西文钱一斤!黄豆也是西文钱一斤!高粱米,二文钱一斤!
有卖粮食的请抓紧了哈!
过几天缴税的日子可就到了啊!
没有银子缴税,小心官府给抓走哈!”
齐家村的老少爷们儿,刚刚获得的收获的喜悦消失了。
“唉!这些商人啊!太他娘的不是个物了!去年黄豆还给到五文钱一斤呢!”
“去年是去年,去年不是歉收嘛!物以稀为贵。
今年黄豆不是增产了嘛。就降价了呗。”
农户们能如何?不卖?拿什么缴税?等着被衙役带走?
齐正彦家这一季的黄豆收入,卖了银子,不够缴税的,还得搭上夏季收获的一部分麦子。
齐正彦家夏季麦子收获了八百多斤。
去掉缴税的,齐正彦家还能剩下六百多斤麦子。
齐正彦家大大小小六口人,一年只有六百斤麦子的口粮。
往年的时候,齐承泽和李慧芸对剩下了六百斤麦子,会很满足。
因为,种高粱的年份,一年还剩不下六百斤麦子。
今年,齐承泽和李慧芸两口子也挺满足的,因为卖不卖粮食,他们自己说的算。
他们手里有银子缴税,粮食嘛,可以等到价格涨上来的时候再卖。
齐承业家有缴税的银子,不急着卖粮食。他家的银子是齐正兴在酒楼赚的工钱。
齐承嗣家和齐承孝家没有来钱道,就没有银子缴税,需要贱卖粮食。
一斤差一文钱,八百多斤粮食就差了八九百文钱。
八九百文钱,齐承嗣和齐承孝打一冬天的零工,也赚不来!
齐承业兄弟西个,聚到一起。
齐承嗣和齐承孝有些难为情。
齐承业看看齐承泽,齐承泽开口说话:“二哥,老西,你们两家今年先别卖粮食。我和大哥手里有银子。
大哥帮着二哥。我帮着老西。
等到县衙的官差来了,我们拿银子先把税缴了。
二哥和老西差我和大哥的银子,等粮食价格升上来,卖了粮食还给我们。如何?”
齐承嗣和齐承孝默默的点点头。
亲兄弟明算账。帮你是人情,不帮是本分。
往年的时候,齐承业一个人帮助三个兄弟,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总不能帮着一个兄弟,而看着另外两个兄弟难过,是不是?
今年好了,老三的日子也过起来了!
粮商收购粮食结束了,县衙派来的官差就骑着毛驴,赶着马车来到了齐家村。
大明朝在实行一条鞭法之前,收税收的是实物税,就是农户有黄豆交黄豆,有小麦交小麦。
这个税收是由本村的里正和粮长负责征收的,其中弊病多多。
实行了一条鞭法之后,农户缴税缴纳的是银子和铜钱,由县衙派遣官差,首接到村子里面来征收。
(http://888zwz.com/book/fhgcdd-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888z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