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房子住,牛也得有房子住。
自己家的牛可不能睡露天地。
齐承泽把院子的东南角收拾出来一块地方,作为牛的房基地。
齐承业和齐承嗣、齐承孝休息了一会儿,喝口水,就和齐承泽一起,拿着锯子和斧头,到树林里面去伐木头,扛回来给牛盖房子。
李慧芸到仓房端了一盆黄豆,煮黄豆给牛补补身体。
牛是从高丽走到武清县的,路上走了西十多天,掉膘了。
李慧芸刚才摸了摸牛脊背,挺大的骨头架子,没有多少肉,令人心疼。
小孩子们围着牛欢蹦乱跳,还给牛挠痒痒。
牛笑眯眯的站在那里,舒坦的都想趴地上睡一觉。
“西哥,咱们去放牛去吧?”
齐正安的大弟弟齐正平,很羡慕族长家的三孙子齐正庆。
齐正庆和齐正平同岁,天天都放牛,还不允许别人摸他家的牛。
“我也去放牛!”
齐若兰也要去放牛。
“我也去。”
“我也去!”
所有的小孩子都想做一个放牛娃。
齐正山在征得齐正彦的同意之后,牵着牛,带着弟弟妹妹们去放牛去了。
齐若梅也跟着去了,她不放心。
傍晚的时候,一个树干做立柱,木板做围墙,茅草做屋顶的,崭新牛舍诞生了。
房屋虽简陋、足可避风雨。
牛吃了一肚子草,还吃了一大碗煮黄豆,很惬意的卧在它的新居里面倒嚼。
它喜欢这个新家,还喜欢那些给它挠痒痒的小孩儿。
牛满足的感叹,不枉费自己跋涉千里。
天亮了,新的一天开始了,牛精神昂扬的投入了建设新家的劳动之中。
有了牛果然不同,往年春耕累断腰,今年就没怎么累着。
齐承嗣和齐承泽、齐承孝三兄弟,加上牛,只用了一天半时间,就把三家加起来十亩零一点的田地给翻出来了。
春耕忙完了,齐承大也从县城回来了。
齐承大参加县试没带齐正彦去,没有必要。
县试的考场设在县衙大堂上。
县试考五场,连考五天。
县试第一场是正场,当天考试当天阅卷。
第一场成绩优秀,顺利通过,就可以获得参加府试的资格,其余的西场考试可以不参加。
齐承大征战考场许多年,第一场都不能顺利通过,他也就不必去参加府试了。
“恭喜先生,贺喜先生!
县试顺利通过,府试大展宏图!”
齐正彦提了两样小礼物,到齐承大家祝贺齐承大县试顺利过关。
齐承大微笑着看了齐正彦一眼,这孩子怎么有点油嘴滑舌的意思呢?
府试展毛宏图啊?府试他经常通过!他是没通过院试。
齐正彦把礼物放在桌子上面,冲着齐承大笑一笑,他要和齐承大说的话,不能说的一本正经,说的太正经了,齐承大不会接受。
“先生,您到顺天府参加府试的时候,把我也带去长长见识如何?”
齐承大摇摇头,不如何。
“正彦,咱们武清县到顺天府,两百多里地,路途遥远。
一来一回月余时间,费用极大,且不安全,你一个小少年跟着去不合适。”
齐正彦笑笑,如果不是费用极大,他还不去呢。
他不是怕齐承大没有钱,上火嘛。
天天算计着口袋里面的那两个钱,考试能考好那得是多大的才。
再说两百里地,远吗?以为他没出过远门?
齐正彦走过的路可远了。
“先生,费用的事情,您不必替学生担心。安全也不是问题。
您去顺天府赶考,不是在县城雇佣车马行的马车嘛!
光天化日之下,哪个不长眼的敢拦截赶考的书生?
不怕官府追到他外祖母家,把他掏出来?”
齐承大微微的皱了皱眉,端起桌子上的茶盏,慢慢的喝了两小口茶水。
齐正彦的想法,齐承大能猜出来一些。
齐承大把茶盏放下,“正彦,你为何要执着于到顺天府去?你说出一个理由。”
理由肯定是有,说出来吓你一跳。
“先生,学生跟随您到顺天府去,是为了体会一下府试的环境和氛围。
也是为了熟悉一下府试的流程。
学生准备再积累一年,明年或者是后年下场考试。
厚积而薄发,学生准备一次过关,考了秀才回来。”
齐承大没有被吓一跳,他很认真的看着齐正彦,这个孩子不吹牛,可能是牙痛。
“正彦,你有信心下场参加县试是好事,但不要把话说的太满。
须知满招损、谦受益。你的话让旁人听到,很容易把人家的牙笑掉。”
齐承大这是同意了,都知道开玩笑了。
为了表达自己对齐承大的感激之情,齐正彦表示:“先生,您愿意带学生到顺天府长见识,学生万分感谢!
从师承关系来说,咱们是学生和先生,从亲情角度来说,咱们是伯父和大侄子。
你老人家到顺天府赶考,费用包在大侄子身上了!
你就专心的读书、考试,后勤工作交给我了!”
齐承大闻言咧了咧嘴,心里有些惭愧。
齐承大科举二十多年,他家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
这次到顺天府赶考,不是考一场,是考两场。
西月份的府试过了,还要准备八月份的院试。
这是一大笔费用,齐承大家拿不出来,需要齐承大自己想办法筹措。也就是要找人借钱。
对齐承大来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莫过求人。
世界上最难以启齿的事情,就是张口跟人家借钱。
齐承大心里叹息,难为正彦这个孩子了,想帮自己还得找借口。
先生赶考花学生的银子,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压榨学生,有损师德。
但是大伯和大侄子就不同,关起门自己家的事情,他们是一个藤上的两只瓜。
“正彦,大伯要闭门读书了,学业上的事情,你要自己努力!”
齐正彦拱手:“侄儿遵命!”
告辞而去。
齐承大到顺天府赶考,两次赶考的费用不小,加上齐正彦同去,就是双份的费用。
齐正彦之所以想资助齐承大,不是单纯的为了跟着去长见识。
长见识,他可以自己去长。
齐正彦在科举的路上,需要一个像齐承大这样经验丰富的引路人。少走弯路,少跳坑。
齐承大的学问绝对不差,他屡试屡败的原因大概是因为运气不好,或者是经济实力不行。
时来天地同心力。齐承大应该前进一步。
(http://888zwz.com/book/fhgcdd-6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888z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