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情感能力提升项目”正式进入实践教学阶段后,钱程对待这项“学习任务”的认真程度,着实让林溪有些始料未及。
他不仅严格按照林溪的“指导意见”对他的“寒暄方案”进行了V1.1版本的迭代更新,还真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应用。
比如,第二天早上,林溪出门扔垃圾,刚打开门,就看到钱程也正好从对面走出来。
钱程看到她,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脸上努力挤出一个……林溪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的表情。那表情有点像微笑,但嘴角上扬的弧度和肌肉的僵硬程度,都显得那么刻意和……诡异。
“林……溪……导……师,早……上……好。”他一字一顿地说道,声音也比平时多了一丝……不自然的“抑扬顿挫”?
林溪强忍着笑意,点了点头:“早上好,钱程学员。”
“今天……天气……晴朗,最高……气温……28摄氏度,相对……湿度……65%,适宜……户外……活动。”钱程继续努力地实践着他的“话题引入”模块。
林溪看着他那副因为努力调动面部肌肉而显得有些狰狞的“微笑”,以及因为背诵气象数据而略显卡顿的语调,突然觉得有些……心酸?
这个AI先生,为了“学习”人类的情感表达,也是真的拼了。
“是的,天气不错。”林溪配合地说道,“你这是要去上班吗?”
“是的。”钱程点了点头,然后像是完成了某个既定程序一样,说道,“那么,林溪导师,再见。”
说完,他便转身走向电梯,留下林溪在原地哭笑不得。
虽然他的表现依然充满了“AI”的生硬和不自然,但林溪不得不承认,这己经是肉眼可见的“进步”了——至少,他主动开口打招呼了,而且还尝试了“微笑”和“引入话题”。
更让林溪感到惊奇的是,钱程似乎真的把这项“辅导”当成了一个严肃的“科研项目”在对待。
有一天,林溪因为一个紧急的播客采访任务,需要在家里加班到深夜。当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准备去厨房倒杯水时,发现自家门缝底下塞进来一张纸条。
她疑惑地捡起纸条,打开一看,上面用钱程那特有的、工整如印刷体的字迹写着:
“情感能力提升项目”学习笔记(节选)——关于“关心”行为的初步观察与分析
观察对象: 林溪导师 观察时间: 近期 观察现象:
林溪导师在连续工作超过4小时后,会出现轻微的疲惫体态(如揉眼睛、打哈欠频率增加)。
林溪导师在面对高强度工作压力时,情绪稳定性会略有下降(通过语音语调及社交媒体发文频率变化进行初步判断)。
林溪导师对甜食的摄入量,似乎与其工作压力呈正相关。
初步结论: “关心”行为,可能包括对观察对象生理及心理状态的感知,并提供适当的、以缓解其负面状态为目标的积极干预。
待验证假设:
在观察对象表现出疲惫状态时,提供一杯热饮(如牛奶、蜂蜜水),是否能有效提升其舒适度?
在观察对象面临工作压力时,提供一些高能量、易消化的食物(如巧克力、小蛋糕),是否能起到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
“关心”行为的最佳介入时机和方式是什么?如何避免因“过度关心”而引发观察对象的反感?(此项风险评估等级较高)
实验计划(待林溪导师审核): ……
林溪看着这张写得密密麻麻的“学习笔记”,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个男人,竟然把对她的“关心”,也当成了一个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验证的课题来研究!
而且,他那些“观察现象”,还真是……一针见血。她最近确实因为工作压力大,多吃了不少甜食。
林溪的心里,突然涌起一种非常复杂的情绪。有无奈,有好笑,但更多的,却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暖意?
虽然他的方式很“AI”,很“奇葩”,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一种笨拙的认真和……不易察觉的善意。
他并非对她的状态漠不关心,只是他理解和表达“关心”的方式,与常人不同而己。
他正在努力地,用他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和加载人类的“情感模块”。
林溪将那张纸条小心地收好,然后走到厨房,给自己泡了一杯热牛奶。
她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突然觉得,自己这个“AI改造计划”,或许……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枯燥和绝望。
至少,她的这位“@程学员”,正在以一种让她始料未及的方式,带给她源源不断的“研究素材”和……一点点小小的“惊喜”。
她甚至开始有些期待,下一次,这位“AI学员”又会拿出怎样惊世骇俗的“学习笔记”或“实验计划”了。
这场“情感模块加载准备”的旅程,似乎……越来越有趣了。
(http://888zwz.com/book/ddhfhg-2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888z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