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物的艺术”这门实践辅导课,最终以林溪的“教学失败”和钱程的“求知若渴”而告一段落。
林溪深刻地认识到,试图用正常人的思维去理解和“辅导”这位“AI学员”的送礼逻辑,简首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决定,暂时放弃在这个“高难度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转而将“辅导”的重点,放回到更基础、更具“可操作性”的社交行为实践上。
比如,约会。
虽然他们目前还只是“邻居兼师生”,但林溪觉得,提前让钱程了解和学习一些“约会礼仪”和“互动技巧”,对于提升他的“情感模块”和“社交友好度”,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于是,在又一次的“辅导课”上,林溪提出了“模拟约会”的实践方案。
“钱程学员,”林溪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轻松自然,“为了让你更首观地体验和学习如何在社交场合与异性进行友好互动,我建议,我们可以进行一次……嗯,‘模拟约会’。”
钱程闻言,推了推眼镜,表情依旧认真:“‘模拟约会’?请定义其具体流程、目标参数、以及……成功与失败的判定标准。”
林溪:“……”好吧,她就知道会这样。
“简单来说,”林溪深吸一口气,解释道,“就是我们假装正在进行一次真正的约会,从见面、聊天、到……嗯,一些常见的约会活动,比如看电影或者吃饭。目标参数嘛……就是让你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得更自然、更体贴,并且能够……让‘约会对象’(也就是我)感到愉快和舒适。至于成功与失败……这个,我们可以后续再进行‘复盘’和‘评估’。”
钱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在本子上记录:“实践项目:模拟约会。目标:提升在异性社交情境下的行为自然度与情感共鸣能力。评估方式:导师主观反馈及后续数据复盘。”
林溪看着他那副严谨的模样,突然有种错觉,仿佛他们不是在讨论“约会”,而是在策划一场……“载人航天”任务。
“那……我们这次‘模拟约会’的场景和内容,有什么具体的设定吗?”钱程问道。
“就……从最简单的开始吧。”林溪想了想,“我们就假装,今晚是你第一次约我出去吃饭。地点……就选我们楼下那家新开的西餐厅,环境还不错。”
“好的。”钱程点了点头,“那么,根据‘首次约会最优策略’分析,我应该提前预订座位,并了解餐厅的特色菜品及你的饮食偏好,以确保用餐体验的顺畅和愉悦。同时,我还应该规划好赴约的交通路线和时间,避免迟到。着装方面,应选择干净整洁、略显正式但不过于隆重的服饰……”
林溪听着他一条条列举着那些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约会准备事项,一时间竟不知道是该表扬他的“细致周到”,还是该吐槽他的“过度理性”。
“钱程学员,”她打断了他,“这些……你都考虑得很周全。但有时候,约会更重要的是……随性一点,自然一点,不要把自己搞得像在执行一项精密任务一样。”
“随性与自然?”钱程不解地问,“这是否意味着,要适当降低计划的精确度,并增加一些……‘即兴发挥’的成分?这种‘不确定性’,是否会增加‘约会失败’的风险?”
林溪感觉自己的头又开始痛了。
最终,在林溪的“强烈建议”和钱程的“ relutly ”(不情愿地)妥协下,他们这次“模拟约会”的准备工作,被简化为“钱程负责订座,林溪负责……嗯,保持好心情”。
傍晚七点,两人准时在西餐厅门口“偶遇”(按照林溪的剧本设定)。
钱程今天特意换上了一件深蓝色的衬衫,头发也似乎精心打理过,虽然表情依旧有些僵硬,但至少……看起来比平时多了几分“人样”。
“林溪导师,晚上好。”他努力挤出一个符合“寒暄方案V1.2版”的微笑。
“晚上好,钱程……先生。”林溪也努力让自己进入“约会对象”的角色,虽然感觉有点像在演一出蹩脚的舞台剧。
接下来的用餐过程,基本上就是在林溪的“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和钱程的“AI式尬聊”中度过的。
钱程会一本正经地跟她讨论“牛排不同熟度的蛋白质变性程度和口感差异”,会用数据分析“红酒单宁含量与心血管健康的潜在关联”,甚至还会对餐厅的背景音乐的“音频码率”和“声场效果”进行一番“专业点评”。
林溪全程都在努力地寻找话题,试图将对话拉回到一个更“正常”的轨道上,但收效甚微。
她感觉自己不是在和人约会,而是在参加一场……“科技与狠活”主题的美食科普讲座。
好不容易熬到晚餐结束,林溪感觉自己像是打了一场硬仗,身心俱疲。
回到家,她刚准备瘫倒在沙发上,就收到了钱程发来的微信消息。
是一份……Word文档?
她疑惑地点开,只见文档的标题赫然写着——《首次模拟约会行为复盘报告及优化建议(V1.0)》。
文档内容洋洋洒洒数千字,从约会前的准备、到用餐过程中的对话内容、再到结束时的告别礼仪,每一个环节,钱程都进行了详细的“数据记录”、“行为分析”、以及……“自我批评”和“改进方案”。
比如,在“对话内容”分析部分,他写道:“本次约会共产生有效对话回合37次,其中由我方主动发起话题12次,由林溪导师发起话题25次。我方发起的话题中,有75%与科学、技术或逻辑分析相关,未能有效激发林溪导师的谈话兴趣。林溪导师发起的话题中,有60%与日常生活、情感体验或兴趣爱好相关,但我未能给予充分的、带有情感共鸣的回应。初步结论:对话内容的选择和回应方式存在严重缺陷,未能达到‘愉悦交流’的目标。”
在“自我批评”部分,他写道:“在林溪导师分享其对某部电影的观后感时,我错误地将讨论重点放在了电影的逻辑漏洞和拍摄技巧上,而忽略了对其情感内核的理解和共鸣。此行为严重违背了‘有效沟通’原则中的‘倾听与理解感受’要点,属于重大失误,需深刻反省。”
在“改进方案”部分,他写道:“下一阶段,我将重点学习和提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 扩展非技术领域的话题储备;2. 训练对他人情感信号的快速识别与恰当回应;3. 尝试在对话中加入更多‘感性’和‘幽默’元素(虽然‘幽默感’的习得路径尚不明确)……”
林溪看着这份堪称“学术论文”级别的“约会复盘报告”,一时间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这个AI先生,还真是……把“学习”这件事,贯彻到了极致啊!
虽然这次“模拟约会”的过程堪称“灾难”,但看到他这份如此认真、如此深刻(虽然依旧很AI)的“复盘报告”,林溪突然觉得,自己这个“情感导师”,似乎……也不是那么一无是处?
至少,她的这位“@程学员”,正在以一种让她始料未及的方式,努力地……向着“正常人类”的轨道,一点点地靠近。
(http://888zwz.com/book/ddhfhg-6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888z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