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1章 北京保卫战1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111章 北京保卫战1

 

刘据气呼呼的说道:“终于死了,王振太可恶了,朱祁镇也是,怎么能任由一个太监摆布。”

林悦笑了笑:“这么生气?还要继续听吗?后面很精彩哦!”

刘据点点头:“姐姐,我还要听。”

林悦笑了笑继续讲道:“这件事情传回大明之后,整个朝堂都为之震动。

原本应该是人才济济、热闹非凡的朝堂,此刻却只剩下寥寥数人,宛如小猫两三只一般。面对如此困境,大臣们都感到束手无策。

其中,有一部分大臣对战争心生恐惧,他们认为继续坚守北京并非明智之举。

而在这些人中,以徐有贞为代表,他竟然提议南迁。”

【洪武年间。

朱元璋还是高估了他的承受能力,本来觉得己经没有什么事情能气到他了,没想到听到林悦说的这些,还是被气得不轻。

“这个徐有贞,简首荒谬!南迁?这是要放弃祖宗基业吗!宋朝南迁的教训还不够惨痛吗?”朱元璋气得拍案而起。

永乐年间。

“太孙,你说说朕为什么要迁都北京?”朱棣看着朱瞻基慢悠悠的问道。

朱瞻基看着一脸严肃的朱棣,认真回道:“皇爷爷,您迁都北京是为了天子守国门,抵御北方边患,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朱棣点了点头,“正是如此。如今若南迁,那将使北方防线崩溃,祖宗辛苦打下的北方疆土拱手让人,且北京经营多年,根基深厚,南迁谈何容易。”

宣德年间。

“南迁?”朱瞻基听到这两个词时,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

他恶狠狠地将这两个词咬碎在齿间,仿佛要将徐有贞一并嚼碎。

此时的徐有贞,也就是徐珵,惊恐万分。

他完全没有预料到自己的提议竟然会引起皇帝如此强烈的反应。

而周围的同僚们,看着他的眼神也变得有些异样,似乎对他的提议颇为不满。

朱瞻基死死地盯着眼前这个瘦瘦矮矮的人,心中充满了失望和愤怒。

他实在想不通,自己的臣子中怎么会有人胆敢提出南迁这样的建议!

要知道,他的爷爷明太宗朱棣迁都北京,可是有着深远的战略考虑。

北京地处北方,地势险要,是抵御外敌的重要防线。

而南宋的教训,更是历历在目,南迁只会让大明陷入被动,最终导致亡国之祸】

刘据听到这儿,眼睛瞪得溜圆,气愤地说:“南迁?这不是逃跑吗!太没骨气了!”

林悦轻轻摸了摸他的头,接着说:“是啊,就在大家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关键人物站了出来,他就是于谦。

于谦义正言辞地反对南迁,他大声说道,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动则大势去矣,难道忘了宋朝南渡的教训吗?”

刘据听得入神,攥紧了小拳头。

林悦继续讲:“于谦的话让很多大臣清醒过来,于是大家决定坚守北京,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另立郕王朱祁钰为新皇,改元景泰,是为景泰帝!

随后,于谦开始积极筹备防御,他整顿军队,调运粮草,修缮城墙。

而就在这时,瓦剌首领也先挟持着朱祁镇,率领大军逼近了北京。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北京城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氛围中。”

这个时候孙太后又做妖了,她可不想把皇位给朱祁钰,于是她先是给也先送了大量的财宝,想要把自己的儿子赎回来,可惜也先很聪明,他收了财宝,却并没有放回朱祁镇。

无奈孙太后为了大明的未来只能同意了另立新皇,但是为了把皇位留在自己这一脉,她要求众臣和朱祁钰必须先把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立为太子。

就这样,朱祁钰成为了大明第七位皇帝,年号景泰,于谦也升任兵部尚书,负责北京城一切防务。

由于精锐部队都被朱祁镇葬送进了土木堡,所以此时北京的兵力非常之少,当务之急,于谦立刻急调两京、河南备操兵,沿海备倭兵,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的官军,以及浙江兵来到北京,守京兵力立刻增加到二十万之多。

另外,急令工部打造士兵武器装备,同时调南京府库兵器三分之二共126万件运往北京,又派人到土木堡遗址拾取明军头盔9000余顶、盔甲5000余件;神枪(火枪)1.1万余杆、神铳(火铳)2万多只,神箭(火箭)44万枚、火炮800余门。

与此同时,于谦还动员百姓和官兵家属前往通州运粮,打仗就是打后勤,有了粮食就能稳定军心,没过多久,通州的几百万石粮食就都到了北京,所有官兵皆欢呼雀跃。

同时派人前往土木堡,收集散落的武器,这才把武器装备配备上。

紧接着,于谦带领城中能工巧匠大力加固北京九门,并深挖战壕,加强城池防务。

在军事上,改革军队,将传统的三大营编制成十个团营,并重新启用土木堡败将石亨,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只等侵略者的到来。

十月一日,瓦剌军挟明英宗经宣府、攻居庸关,吸引明军主力,而也先则率主力三万大军经大同攻紫荆关,在叛徒喜宁的帮助下,也先攻占紫荆关。

十一日,瓦剌大军在也先的率领下抵达北京城下,此时的也先望着宏伟的北京城,这是他们祖先曾经征战的地方。

在这一刻,恢复祖上荣耀,成为了他的使命,“不成功、便成仁。”

看到瓦剌军列阵于城下,石亨觉得应该收兵固守,待敌军势头稍弱时再出城迎战,但此建议立刻遭到于谦的反对,并对石亨说“为什么向敌人示弱,使敌人更加轻视我军。”

随即宣布军令:二十万人马皆开出九门之外,诸将列阵于九门迎敌。都督陶瑾在安定门,广宁伯刘安东首门,武进伯朱瑛朝阳门,都督刘聚西首门,镇远侯顾兴祖阜成门,都指挥李端正阳门,都督刘得新崇文门,都指挥汤芦宣城门,而最重要的德胜门则是于谦和石亨守卫。”


    (http://888zwz.com/book/dhfgaf-11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888zwz.com
三八中文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