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落,将殿中龙纹地砖映照得金碧辉煌。
皇帝周永惇端坐龙椅之上,目光扫过下方群臣。
"早朝开始,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刑部尚书孙兴贤缓步上前,手持卷宗,神态平静,唯有微微皱起的眉头透露出一丝凝重,声音不疾不徐:"臣有要事奏报陛下。"
周永惇微微颔首:"孙爱卿请讲。"
孙兴贤展开手中卷宗,清了清嗓子:"启禀陛下,关于振威侯鲁源一案,经刑部审理,证据确凿。振威侯己亲笔画押认罪,供认不讳。"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微微一凝,尤其是勋贵这边,面色多有变化。
振威侯鲁源虽行事荒唐,但毕竟是开国功臣,身份显赫,若认罪属实,对整个勋贵集团都是沉重打击。
然而孙兴贤接下来的话却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堂上轰然炸响:"只是..."
他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振威侯因身体有恙,在狱中突然病故,己然离世。"
霎时间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什么?!"
安远侯赵柄猛地上前一步:"孙大人,此言当真?振威侯身体向来康健,怎会突然病故?"
孙兴贤面不改色:"确实如此,振威侯案发被举后心力交瘁,旧疾复发,不幸身亡。"
赵柄冷笑一声:"孙大人,你可知振威侯之前还在庆寿饮酒,精神矍铄,谈笑风生。怎会突然就身亡了?这其中恐怕大有蹊跷!"
话音刚落,勋贵一侧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
靖边侯秦嵩拍案而起:"圣上明鉴,振威侯乃开国元勋,今日死在狱中,此事绝非小可!"
武宁侯杨烈也冷声道:"振威侯认罪画押,又在狱中身亡,实在令人生疑。孙大人,审讯之事究竟是何时进行?又是何人主审?为何不先报病重?"
一连串的质问如急风骤雨般袭来,孙兴贤站在殿中,却仍保持着镇定。
他等到质问声稍歇,才徐徐开口:"各位大人息怒。此案由刑部侍郎丁星主审,依律而行,绝无不当。至于振威侯病发,实在是突然之事,下官得知后己立即派人寻找丁星汇报详情,却发现..."
他顿了顿,语气中流露出一丝困惑与无奈:"丁大人家中无人,似己离京,不知去向。"
殿内再次哗然,赵柄冷笑更甚:"好一个依律而行!振威侯死了,丁星跑了,就剩下孙大人手里捧着一纸认罪画押,真是巧妙至极!"
勋贵们群情激奋,声讨之声此起彼伏。
武宁侯更是怒不可遏:"陛下,此事疑点重重!臣请求立即追查丁星下落,并对振威侯之死重新调查!"
场面一时混乱,各种质疑和谴责声不绝于耳。
周永惇面色阴沉正欲开口,却见礼部尚书黄修谨出列施礼:"陛下,微臣有言奏上。"
周永惇微微点头:"黄爱卿请讲。"
黄修谨只见他朝着勋贵们微微一拱手,语气温和却不失力度:"诸位大人义愤填膺,情理之中。但臣某认为此事应当就事论事。振威侯认罪画押在先,身故在后,二事虽有关联,却不应混为一谈。"
他转向孙兴贤:"孙大人秉公执法,按律办事,实乃为国尽忠。振威侯之死诚然不幸,但如此质疑忠良,恐怕有失公允。"
吏部侍郎也随即出列:"振威侯案证据俱全乃铁案。至于其身故,或许确如孙大人所言,因年迈体弱,加之忧思过度所致。若无确凿证据,我等不应妄加揣测,有违朝廷法度。"
世家一派官员纷纷附和,殿内顿时形成了针锋相对之势。
安远侯赵柄见状,更是怒不可遏:"黄大人此言差矣!振威侯乃我大周功臣,怎能说死就死?难道功臣的性命如此轻贱吗?"
"安远侯言重了",黄修谨不紧不慢地回应,“振威侯若真无罪自有清白,但若草菅人命、卖官鬻爵,即便身为功臣亦当伏法,这是我大雍律法,不因人而异。"
赵柄厉声反驳:"黄大人高谈阔论,却不肯正视问题关键!振威侯之死与认罪画押皆有疑点,这些疑点若不解开,何谈公正?"
黄修谨微微一笑:"安远侯若有疑虑,大可请大理寺重新查勘。但在证据未明之前,孙大人依律办案,不应受到无端指责。"
两人唇枪舌战,朝堂上空气越发凝重。
其他官员也各自站队,或支持世家一方的"依律而行",或支持勋贵一方的"彻查真相"。
一时间,议论声、指责声充斥殿堂,竟有不可开交之势。
"够了!"周永惇猛地一拍龙案,震慑全场,殿内立刻鸦雀无声,百官低头。
"振威侯一案,确实牵连甚广,关乎朝廷体面与法度公正",周永惇面色威严,声音沉稳有力,"朕今日听闻此事,心中亦有诸多疑虑。"
他目光如炬,扫视殿中百官:"然而,无论如何,法不容情。振威侯一案证据确凿,即便身为勋贵,亦当受法律制裁。"
赵柄听此面色一沉,正欲开口,却见周永惇抬手示意他安静。
"但同样,若有人借机陷害忠良,朕亦绝不轻饶。"
周永惇继续道:"因此,振威侯之案,既有认罪画押为证,朕暂且认定其罪名成立,依律处置。"
勋贵们闻言面色铁青,而世家官员则暗自松了一口气。然而,周永惇接下来的话,却又让场上气氛再次微妙起来。
"至于振威侯之死与丁星失踪一事,确实蹊跷。孙爱卿虽是秉公执法,但在监管不力之处,也难辞其咎。"
孙兴贤闻言连忙跪下:"陛下明鉴,臣疏忽职守,请陛下降罪。"
周永惇摆摆手:"孙爱卿暂免其咎,朕命大理寺重新查核此案,若有不当之处,届时再论。丁星失踪一事,着令京兆府与刑部协同追查,务必查明真相。"
这一裁决,表面上看似公平,实则暗中偏向世家一方。
振威侯罪名己定,孙兴贤免责只是做做样子罢了,过段日子就可以寻找个由头官复原职。
勋贵们虽有不满,但在皇权面前,也只能暂时忍气吞声。
安远侯赵柄深深地看了一眼孙兴贤和黄修谨,眼中闪过一丝寒芒,旋即躬身行礼:"臣领旨。"
周永惇环视朝堂,语气渐缓:"诸位爱卿,朝堂之上,当以国事为重。振威侯之死固然可惜,但更重要的是引以为戒,警醒群臣。国有国法,不可逾越;官有官责,不可推诿。望诸位以此为鉴,各司其职,共辅朝政。"
百官齐声应是。
周永惇满意地点点头:"退朝!"
随着太监尖细的嗓音响起,朝议暂告一段落。
然而所有人都明白,这场风波远未结束,反而只是一个开始。
(http://888zwz.com/book/fhdhfj-5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888z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