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正兴又找来一个木桶,把剩下的几条鱼倒进木桶里面。对韩余粮道:“韩叔,这些鲤鱼咱们午后杀了吃。您老人家喝两盅。”
韩余粮笑着点了点头,他什么时候缺过鲤鱼下酒了。
不过,齐正兴这孩子有这份心意是好的。
韩余粮转头看了齐正彦一眼,这是他第一次正眼看齐正彦。
挺不错的一个乡下少年,虽然破衣烂衫,但是做事大气,懂事理。
这样的孩子将来或许会有一点出息的。
韩余粮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把茶杯放在桌子上,开口说道:“你们父子跟随我到账房结账吧。”
韩余粮很有派头。
齐承泽和齐正彦跟随韩余粮到账房结了账,拿到了三百六十个铜钱。
爷俩儿跟韩余粮道谢、告辞,被齐正兴送到了酒楼外。
“三叔,你们在这里等我一下哈!”
齐正兴说完就跑了。
过了不长时间又跑回来了,手里拎着两包点心。
“三叔,麻烦你帮我把点心捎给我爹娘,再给我捎个话儿,说我八月节的时候,得了空闲就会回家一趟。”
齐承泽把点心接过来,放到背筐里面。
“正兴,你放心,点心和话儿,三叔都会给你传送到。你在县城好好干,不用担心家里。
你爹和你娘都好着呢!你哥和你两个妹子也都很好。”
齐正兴眼睛有点红,他想家了,一个十西岁的孩子,一年只能回家两三次,待上个十天八天的,有些凄慌。
县城到齐家村虽然只有八九里地,来回一个时辰足够用,但是,却不是他可以随便回去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什么事情都要讲一个规矩。
齐承泽挑着两个空桶,齐正彦背着背筐,齐正兴跟着他们走了几步。
“三叔慢走,我就不远送了哈!”
齐承泽挥挥手,“回去吧!别耽误人家酒楼的活计。我和你正彦弟弟过几天还会到城里来的。”
对!齐正兴的心情有些好起来,他三叔以后还会到县城来卖鱼,到时候他爹说不定会给他捎封信。
齐承业作为家中长子,上过三年私塾,认识不少字,简单的写封书信还是可以的。
齐正兴在酒楼做了两年多的小伙计,心思灵活,也认识不少字。
齐正兴是一个聪明、有心眼儿的好孩子。
齐承泽和齐正彦沿着街道向前走,又走到了那间杂货铺子。
齐正彦停下来,道:“爹,咱们进杂货铺子吧,我想买点东西。”
齐承泽微微的点了一下头,把一根扁担和两只水桶放在杂货铺子门口,跟着儿子进了杂货铺子。
“小郎儿来了,欢迎、欢迎。”
杂货铺子掌柜的记忆力非常好,眼神也好。一眼就认出了齐正彦。
“小郎儿这次需要什么货物?老夫可以给你让些利。”
齐正彦冲着掌柜的笑了笑,让利不必当真。自己买那点东西,让个三文、两文的,没有什么意思,自己也不是差那两个铜板的人。
有钱!又卖了不少铜钱呢!
齐正彦在杂货铺子里面转了一下。
“掌柜的,劳烦你给我拿这个熟硫磺,要半斤。”
杂货铺子的伙计称量了半斤熟硫磺,用油纸包裹好,这个东西不能使用荷叶包裹了,会返潮的。
齐正彦又指了指一个陶瓷坛子:“掌柜的,再给我拿半斤净盆焰硝。”
伙计很麻利的称量出来半斤净盆焰硝,包裹好。
齐正彦买的东西比较杂,铁通条一根。
六尺长的竹竿一根,截断成一尺长的六根,方便携带。
还有棕毛一斤、鱼胶半斤、上等木炭二斤,两寸长的铁钉二斤。
每样东西买的都不多,划拉划拉就堆成了一个小堆儿。
掌柜的一算账,收了齐正彦二百三十文钱。
齐承泽和齐正彦爷俩儿刚才到手的六百多文钱,花掉三分之一。
“小郎君,以后有什么需要的货物,还请到老夫这里来,老夫给你少算些铜钱。”
齐正彦和他爹背着背筐、挑着担子走了,杂货铺子掌柜的还站在门口殷切的欢迎齐正彦再来。
不是掌柜的没见过主顾,而是这个小主顾买的东西有学问。
齐正彦和他爹在大街上徜徉。
大儿子是真能花钱,买的东西还种类繁多,莫名其妙的。
齐承泽云里雾里的不知道。
“正彦,你怎么又买了一斤棕毛呢?你还要编织一个渔网?”
“不是!是用来补网的。咱们家的渔网用不了几天,不修补不行。
人家的好渔网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咱们家的渔网,打一天鱼就需要晒两天网。”
齐承泽点头,这倒是真的!人家的好渔网是什么样子,齐承泽没见过、不知道。
但是,他们家的渔网属实是有些粗糙了,他们家的渔网能打上来鱼,齐承泽都觉得是老天爷在发慈悲。
齐承泽知道儿子买棕毛是做什么用的了。
“正彦,那你买尿碱做什么?”
嗯?
齐正彦楞了一下,“我什么时候买尿碱了?”
齐承泽看着儿子笑,大儿子还是年轻啊,连净盆焰硝是尿碱做成的都不知道。
“就是你买的那个小包的净盆焰硝,就是尿碱弄成的。”
“怎么可能?焰硝不就是做焰火和鞭炮的硝石嘛!”
齐承泽摇摇头,“净盆焰硝不是硝石,硝石可比这个净盆焰硝贵多了。
而且,朝廷以前是不允许买卖硝石的。只有这种尿碱做成的硝石才可以卖。”
原来如此!尿碱就尿碱吧,反正齐正彦也没有别的办法弄到硝石,总不能不用是不是?
有硝石,还有硫磺、铁钉子、铁通条以及木炭、竹竿,齐承泽都想知道一下用途。
但是,齐正彦阻止了齐承泽在大街上讨论这个话题的想法。
“爹,你想想,咱们有什么需要买的,买完了抓紧往家走吧。我娘在家肯定着急了。”
李慧芸在家里确实是着急了,当家的和大儿子都进城去了,家里的农活儿没有人干也不行啊!
打鱼得到的银钱,那是外财。土地的收入才是根本。
这是农户人家很朴素的认知。
农户人家就指望着土地活着呢。
齐承泽领着齐正彦进了一家点心铺子,使使劲,花了二十文钱,买了两斤粗点心。
这要不是因为齐正兴给他爹娘捎点心了。齐承泽是肯定舍不得买点心的。
齐正兴的两包点心背回家,媳妇儿孩子们都看着了,结果点心不是自己家的,她们的心里得是多么的凄凉。
(http://888zwz.com/book/fhgcdd-2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888z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