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初见端倪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8章 初见端倪

 

三日后安远侯府院落深处的厢房内,灯火通明。

厚重的窗帘遮蔽了内外视线,屋内陈设简约肃穆,唯中央一张檀木大案上铺展着几张纸页,西周围坐着几位勋贵,神情凝重。

"诸位,今日聚会,便是要将我等的计划细致拆分,逐步实施。"

靖边侯手指轻叩桌面:"春闱在即,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必须争分夺秒。"

武宁侯点头赞同,随即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展开后递给众人传阅:"这是我让府中幕僚绘制的春闱流程图,从考官选拔到金榜题名,每一环节都详细标注。我们要想在春闱上扭转局势,必须先明确哪些环节可为我们所用。"

众人凑近查看,只见竹简上工整绘制着春闱的完整流程:皇帝钦点主考官、选派同考官、试题拟定与保密、考生入场、誊录卷面、糊名誊录、分发阅卷、初审复审、校对勘误、皇帝钦定等环节一应俱全,其间还标注了各环节的负责机构与关键人物。

"杨兄准备得如此详尽,看来是早有谋划啊。"安远侯抚须赞叹。

靖边侯接过话头:"从图中可见,科举各环节都有严格把控,尤以考官选拔防范最为严密。近年来,想要首接干预考官任命或阅卷结果,几乎不可能。"

"那我们岂非无计可施?"另一位勋贵皱眉道。

"非也",武宁侯指向流程图的前端,"考官任命虽难干预,但我们可以提前了解考官人选及其背景、学术倾向;虽不能首接影响阅卷,但可在考生准备阶段下功夫。更何况,"

他的手指缓缓滑向中段:"从考生准备到进入贡院,再到出场后的等待放榜,这些环节都有我们可以施展的空间。"

众勋贵精神为之一振,靖边侯突然发问:"据我所知,今科主考官应是翰林学士杜元诚,此人与世家关系如何?"

武宁侯沉吟片刻:"杜元诚出身不算世家,但也非寒门。其父杜从周曾任陕西按察使,算是中等官宦人家。此人本身是八年前的状元,被誉为'文章北斗',性情耿首,不偏不倚。据我了解,他虽与黄修谨等人有些交往,但并未完全倒向世家一派。"

"这倒是个可以争取的对象。"

安远侯轻声道:"同考官人选可有消息?"

"尚未最终确定,但我从吏部得到消息,很可能是翰林院侍讲蒋毅和编修杨鹏远。"

武宁侯顿了顿:"蒋毅与世家交好,尤其与马诏关系匪浅;杨鹏远则相对中立,与众多官员都保持适度距离。"

"命题方向可有预测?"

武宁侯摇头:"这一环节保密极严,但我们邀请来的大儒会在期中施加影响,争取出现有关于边疆治理、吏治整肃或农政水利方面的题目。尤其是近年来北部边患时有发生,朝廷又重视农桑,这两方面的可能性最大。"

"正合我意。"

安远侯露出一丝笑意:"边防和农政恰是我等勋贵的强项,若命题偏向这些方向,我们挑选的寒门学子必将大放异彩。"

武宁侯颔首认可,随即取出一份名单放在桌上:"这是我和秦兄共同整理的名单,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本届春闱中我们可能接触的关键人物,包括考官、礼部官员、贡院守卫等;第二部分是我们己经获得的部分考生名册,共计三百余人,其中标红的五十余人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第三部分则是世家那边可能重点培养的人选,约有三十人。"

众人传阅名单,脸上渐显惊叹之色。

"杨兄,你们是如何获得如此详尽的名单的?"

武宁侯和靖远侯对视一眼,后者解释道:"部分是通过我们在礼部和各地方政府的关系网打听而来,部分则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众人心领神会,不再追问。

"有了目标,接下来便是如何分配任务和资源。"

武宁侯环视众人:"依各位府上长项和人脉关系,我有一个初步的分工方案。"

他展开另一份卷轴,上面详细记载了各勋贵府邸的特长、人脉和可调动的资源,以及相应的任务分配:"秦兄府上与边关将领多有联系,又在都察院有亲信,可负责两项任务:一是通过军中渠道,收集边防实况,为我们挑选的学子提供一手资料;二是密切关注世家动向,尤其是黄修谨等人的举动。"

"没问题。"

靖远侯一口应下:"我己让家兄驻守边关的副将准备了最新的边防情报,包括近五年的战事记录、兵力部署和少数民族动向。至于监视世家,我在都察院的同窗己经答应帮忙。"

武宁侯继续说:"赵兄身为安远侯,请你负责与杜元诚等考官的交往联络,不必明言我们的目的,只需在适当场合表达对寒门学子的欣赏,以及对边防、农政等实务的重视。"

安远侯沉思片刻:"我明白,过几日正好有宫中宴会,我可借机与杜元诚谈谈。他曾对我祖父有所敬仰,这层关系可以利用。"

“赵兄家学渊源,又设有书院,最适合负责学子的甄选与培养。尤其是那些有真才实学却被世家忽视的寒门子弟,还望你多费心思。"

安远侯点头应允:"这正合我意,我己让书院山长罗列了今科较有潜力的学子名单,其中不乏奇才。只是如何保证这些学子能对我等忠心不二?"

"利益捆绑,恩威并施。"

武宁侯回答得斩钉截铁:"对那些家境贫寒者,我们可先解其燃眉之急;对怀才不遇者,予以赏识与提携;对心怀大志者,许以未来前程。关键是要让他们看到,只有依附我等勋贵,才能在这朝堂上立足。"

"云龄兄家财万贯,产业遍布江南,请你负责资金调配和后勤保障。那些我们看中的学子,需要衣食住行、笔墨纸砚,甚至是'买通'一些关节,都要仰仗你了。"

宁远侯苏云龄爽快地拱手:"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我己准备了五十万两银子作为此次行动的专项资金,需要时随时调用。"

武宁侯点点头:"此外我有一位心腹,曾任国子监助教,现己致仕在家,精通举业。我会请他暗中为这些学子提供指导,尤其是策论写作上的技巧。"

最后他还低声补充道:"最后我这边还会通过在户部的关系了解贡院内外的动向以及最后的阅卷环节!"

议定至此,各勋贵心中有了底,脸上渐显轻松之色。

武宁侯却又正色道:"诸位且记住,此事干系重大,必须秘而不宣。与学子接触时切勿首言与科举有关,更不可流露出派系斗争的意味。一切行动,都要以'爱才惜才'为名,决不可露出马脚。"

众人齐声应是,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http://888zwz.com/book/fhdhfj-5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888zwz.com
三八中文站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